原标题:揭秘中国“两弹一星”制造细节,看完热泪盈眶!致敬,中国的荣光!
1969年之前,人类不相信能踏上仰望的月亮;1961年以前,人类不相信能离开地球;1903年以前,人类不相信能像鸟一样飞翔;1810年以前,马车还是陆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从1810年到现在的200多年间,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0年,中国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轨道。
从第1次到第100次发射,我们国家用了37年;
从第100次到第200次,只用了短短的7年 。
时间如此神奇——是什么在延伸我们的双手?是什么在扩展我们的视野?是什么在缩短我们的离距?是什么让类人变得更加强大?
创造性劳动就是人脱离动物的根本力量。正是不断增长的创造性劳动,才构成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内容,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呈现色彩斑斓。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也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民人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成风气。”“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视频
今天,我们随着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的镜头,走近“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的“战场”,看他们如何用劳动创造中国荣光。
“我姓原,原子弹的原,姓这个原,跟原子弹有缘分,我特别自豪。”这是原公浦老人做了一辈子的自我介绍。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核工业技术人员,他说,他这辈子和原子弹有着割不断的情分。
1959年,原公浦所在的工厂接到任务,要选调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到大西北从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听是为了祖国建设,刚刚结婚的原公浦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加工者原公浦:“那个时候有句话,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国家要求我到哪儿去,国家要调我到哪儿去,我是义不容辞。”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科技产业几乎一片空白,一无设备,二无人才,三无资金,所有的项目都从零开始。
原公浦怀揣着建设祖国的伟大理想,走进了神秘的大西北,这一走就是整整三年。
在这里,所有的厂房都有重兵把守,通行只靠证件,所有的人都不用真实姓名,只用代号。
“当时一共有几万人,住帐篷,冬天冷得不得了,夏天热得不得了。戈壁滩一般都是7、8级大风,风沙大的时候帐篷也刮跑了,因为大家在帐篷里头有些图纸什么的,所以来风沙的时候,吃的也不管了,被子也不管了,只想抢回这些图纸,最艰苦的时候没有水,汽车拉水要到几十公里外,每天一个人半脸盆水。”
原公浦的工作是加工原子弹的核心部件——铀球,它相当于原子弹的心脏,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几分之一。为了能让铀球的加工不出任何闪失,原公浦加工出的模拟部件堆满了库房,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练习,让他的技术炉火纯青。
加工铀球最关键的时刻终于到了,这一天对原公浦来说犹如命运的宣判。
操作正式开始,一切都在按计划有序进行。突然,“啪”一声,正被加工的铀球从车床滚落下来……
“我当时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人一下子就感觉什么都不知道了,眼前发黑,但是就在一瞬间,我马上就镇静过来,顾不得当时核辐射对人的剂量,所以我把眼镜也拿掉,赶快去抱这个产品看看,拿起来以后离我很近很近,大概就十来厘米,我看这个产品没有碰坏,所以心里就踏实了。”
空气再一次凝固,所有人屏住呼吸,迎来最后关键的三刀,这是极其重要的三刀。
“五 四 三 二 一 启爆!”
半年后,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仅耗时两年零八个月。
又过了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这里是另外一个战场。
1956年,钱学森、钱骥、姚桐斌等一批科学家和数千北大、清华等名校学子,隐姓埋名汇聚到刚刚建成的南苑基地。设备简陋,生活艰苦,但强国梦想激励着这些科技工作者。正如钱学森所说:“我们是白手起家。创业是艰难的,困难很多,但我们绝不向困难低头。”“对待困难有一个办法,就是‘认真’俩字。”
面对前苏联专家留下的大量不完整数据,除了三台手摇计算机,技术人员只能依靠几百个算盘高手一遍遍手工核算。
“两弹一星元勋”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计算室里,它那个组织非常严密,16个人对16个人,就是32个人平行地往前算这个数,一条弹道需要往前算,那个时候大家白天晚上,24小时三班倒这么连续算,需要算两个月到三个月,一条弹道才能算出来。”
就这样,他们用认真与巨量的劳动弥补了算盘与国外大型电子计算机之间的鸿沟。
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于敏、孙家栋等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家,以及原公浦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刻苦钻研,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爆发出一次次振聋发聩的巨响,使中华民族的信心一次次升腾。
这是智慧与劳动碰撞点亮的火花,照亮整个人类梦想的长河,成就我们梦想的荣光。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