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头条 | 中国动了德国的“奶酪”?这个欧洲大国该把眼光放长远点了——
德国《商报》17日语出惊人,指称欧洲政界人士大都认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是为“输出自己的政治经济构想和目标”,甚至“北京寄望于分裂欧盟,以便针对单个国家更好地贯彻自己的利益”。
这种论调中所渗透的焦虑却与近期德国质疑“一带一路”如出一辙。今年2月,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接表示,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有别于西方价值观的制度,自由世界的秩序正在解体,西方国家应当提出对策。
有分析指,德国外交历来少受意识形态左右,对华政策也较为务实,且始终是全球化坚定拥护者,为何现在开始针对“一带一路”发难?真相恐怕还是脱不开现实利益。
德国不可仅顾眼前小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表示,德国曾力主欧盟东扩,希望将中东欧小国纳入欧洲市场。欧盟东扩后,德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规模很快就超过了与西欧国家的贸易额。长期以来,德国都将中东欧视为自己的“后院”。中国近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16+1合作”,与中东欧国家往来不断加深,德国对此感到中国动了它的“奶酪”。
显然,德国一些人清楚“一带一路”的潜力,深知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受冲击的将不仅仅是德国的经济影响力,因此改变了早先的积极态度,不断以“西方规则”、“西方标准”来检视“一带一路”,企图证明“一带一路”不具备“普适性”。有舆论指,这一改变恰恰始自2015年以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日益密切的“16+1合作”。但丁一凡指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之所以来往火热,很大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对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当前德国在“一带一路”上借题发挥,只能说明其自身目光短浅,仅顾眼前小利益。
丁一凡认为,德国现在没有看到,“一带一路”所推动的是其18世纪就想建的“欧亚大陆桥”。德国曾在18、19世纪大力推动这一建设。丁一凡指出,更大意义上来说,大陆桥的贯通对于整合欧亚,促进文化、经济交流乃至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应该重读自身历史,理解曾经的战略决策重要性。”
与其拒绝,不如拥抱
正如德国外长加布里尔此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强烈呼吁欧洲要有内部凝聚力,此次德国媒体发出所谓“北京寄望于分裂欧盟”的指控,也属于一种焦虑的延伸。“欧盟并非统一的国家,成员国拥有商贸自主权,更何况中国并没有挑动分离欧盟。”丁一凡说。
而在近日欧洲投资银行荣誉副行长普卢塔科斯·萨克拉里斯与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史志钦合写的文章中,两人更是认为,在“16+1”峰会期间,中国与东欧进行接触,展现了中国正以增强欧洲内部的经济融合为途径,为欧洲经济提供支持。东欧就业以及机会的增加将促进欧亚一体化,并削弱反对全球化的煽动性说辞。
4月1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再一次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无论是规划合作蓝图还是实施具体项目,都由参与方商量着办,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公开透明。中国从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一带一路”在许多国家的项目已经落地生根,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实事求是,解决了沿线国家人民对于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些都是中国已经或正在经历的,中国愿与他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也绝不强加于人。
或许,面对一个价值上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倡议,部分国家难免为可能“受制其中”感到担心。但英国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国务大臣马克·菲尔德曾对媒体说,“我们减轻这些担心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参与到‘一带一路’进程中。”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