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目标,南极!我国开建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11月8日,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与过去将中山站作为抵达南极首站不同,此次“雪龙”号将一路向南,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开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的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这也将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
恩科斯堡岛气候环境恶劣,新站为何选择于此?
第五个考察站所在的罗斯海区域,是南极大陆所有边缘里最向南延伸的一片海,其中恩科斯堡岛环境条件恶劣。
就地理环境而言,恩科斯堡岛地势西高东低,西侧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梁,东侧为平地和丘陵地,有3个常年积水的淡水湖泊。建站区北侧的海岸上,有一个带状约1公里长的阿德雷企鹅聚居地。新考察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邻近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
就科考价值而言,这里是南大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仍然保持着自然演替状态,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影响与反馈的理想场所。此外,这个区域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潜力密切相关。
我国在南极已有四个考察站,为何还要建第五个?
在南极已有4个考察站的背景下,建设新的考察站,意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南极考察站网,拓展我国南极考察活动范围,填补我国南极重点区域空白,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作用。
据了解,新建考察站的功能,将具备在本区域开展地质、气象、陨石、海洋、生物、大气、冰川、地震、地磁、遥感、空间物理等科学调查的保障条件;具备考察项目运行、指挥、紧急救援等功能,满足度夏、越冬的管理、科考、后勤支撑人员的长期生活工作医疗的需求,具备数据传送,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同时,具备供电、供水、供暖、交通功能,保障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业的功能,以及配有人员应急避难设施。
新站建成对南极科考意义何在?
专家介绍,就我国已有的南极考察站而言,在西南极,长城站区域生态系统活跃,更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在东南极,中山站区域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学科工作的优良位置;地处南极冰盖地区的两个度夏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则汇聚了冰芯科学、大气科学和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建成,将填补我国南极地区的考察空白,将支撑我国在罗斯海以及南太平洋的海洋环境调查和保护工作。”杨惠根说。
杨惠根表示,作为一个常年科考站,新建考察站与我国南极已有的两个常年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一起,将覆盖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太平洋等南大洋各个扇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为人类认知、保护和利用南极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
长城站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中山站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
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均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昆仑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由于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泰山站
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