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九寨沟景区何时重新开放?官方重建总体规划推出时间表
11月7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命工程,同时探索自然遗产地修复保护新模式。
力争早日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九寨沟景区何时能够开放?
《规划》明确,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在安全评估基础上力争早日实现景区开放:
2017年底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交通(不含景区)、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既有功能恢复;
2018年汛期前基本完成地质灾害排查和应急处置;年底前完成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2019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2020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在安全评估基础上力争早日实现景区开放。
重建分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规划》创造性提出将重建功能区与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体系、旅游发展等规划相衔接,将规划范围内国土空间分为生态保护区、旅游产业集聚区、农牧业发展区和人口聚居区等4个区,其中生态保护区面积超过规划面积的81%。
生命工程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至关重要,《规划》明确把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环境友好、影响最小原则,探索灾后世界自然遗产地质、水文、景观、生态等修复保护新技术和方法。
《规划》提出,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合理避让,重点整治,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强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及应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保护灾区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一核双心
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全域协同发展原则,切实保护生态空间,集约整合生活空间,《规划》提出“一核、两中心、三轴线、多点联动、整体提升”的发展格局,即以: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和漳扎镇为核心
◆以南坪镇和川主寺镇-进安镇为中心
◆以九环线东线、九环线西线、若九路三条通道为轴线
拓展一批新景区新景点,推动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立体交通
以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川甘青结合部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黄胜关)铁路及汶川至马尔康、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实施九黄机场改扩建工程。
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含起降点),有序推进成都至西宁铁路、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观光小火车(窄轨、齿轨)等轨道交通和快速公路,推进铁路、高速公路与九寨沟景区快速交通衔接。
影响最小
深入分析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把握九寨沟水循环系统周期性变化规律,突出长海蓄水维系湖泊湿地、瀑布滩流供水需求的调节作用。
坚持环境友好、影响最小原则,探索灾后世界自然遗产地质、水文、景观、生态等修复保护新技术和方法。
科学审慎
实施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遗产点的动态监测与保育,减缓钙华瀑布渗漏泉涌出露区的退化速度,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环境容量小的海子。
深入研究论证和制定详细方案,科学审慎推进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重点遗产点保护性修复。
魅力小镇
九寨沟是世界著名的景区,如何推动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举世关注。
《规划》明确,要围绕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景区景点恢复提升,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把漳扎镇建成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建设大九寨世界旅游目的地。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恢复,提振旅游市场信心。
串珠成线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合理布局旅游景区与旅游小镇、特色民俗村落、特色产业等,推动大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转变,促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带动民族地区脱贫奔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包干补助
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建任务,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18亿元。省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相关资金给予州县包干补助。支持建立大九寨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重建。
规划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新路,
过程中突出“五个结合”,即恢复重建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相结合、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
突出“五个重点”,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建、城乡住房重建;
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即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底线思维、保证安全,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创新机制、强化保障。
来源:“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