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出台《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136条新政释放北京营商红利
昨天,北京市《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136条新政可操作性强,着眼于让信息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路。
所谓“权贵一致,能放则放”,政府通过政策层面的供给侧改革,正在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诸多红利和福祉。
本报讯(记者 林艳)昨天上午,北京发布《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6项改革任务、共136条具体政策清单,将为北京打造一个全新优化的营商环境。这一《实施方案》,也将成为北京未来2-3年内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文件依据,专治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五大方面聚焦北京营商“难点”
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羁绊”
“就是要全面解决企业在北京投资经商过程中,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减少企业的各种羁绊”,据介绍,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是对企业集中反映的营商环境各方面问题,进行一一回应。
《实施方案》从投资环境、贸易环境、生产经营环境、人才环境、法治环境五大方面,一共制定了26项改革任务,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破解北京营商环境问题,最大程度地利企利民。
在投资环境方面,如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以大幅提高审批效率并逐步总结推广;总结海淀区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经验,逐步扩大全程电子化试点范围,实现行政办理人员与企业申请人“零见面”。在贸易环境方面,将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北京试点建设;在交通枢纽等条件成熟场所试点建设城市候机楼等。
在生产经营环境方面,将编制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指数,进一步提高重点产业功能区投入产出效率;出台加大市级财政对各区个人所得税征收奖励力度的政策措施等等。在人才环境方面,包括将修订人才引进政策标准,研究设立外国人才类《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建设中关村大街、未来科学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望京地区试点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等。
法治环境方面,包括将依托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红黑名单”统一管理和联合惩戒业务协同,实行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等。
136条政策分三批陆续出台
明确责任和时限
据介绍,此次为改革优化本市营商环境出台的《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方案所有内容都是直接和企业打交道,必须接地气”。
据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介绍,为落实《实施方案》,26项新政任务将按照政策准备的条件和企业需求,分类分批梳理成“三个一批”共136条具体政策清单,分别将于近期(10月底前)拟出台一批、年底前准备出台一批、需要研究突破一批。
计划于10月底左右出台的政策,包括“公布市区统一政府权力清单”、“减少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北京试点”、“制定中关村‘1+4’资金政策实施细则”等。
今年年底前准备出台的一批政策,如年底前将设立市级融资担保基金,利用财政担保,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此外,市场涉及监管领域职能和机构整合的改革方案,也预计将于年底前推出。
2018年,还将研究突破一批政策,如试点建设城市候机楼、中关村外国人才绿卡政策的全市推广、工商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等。“有些政策还需要较长时间来做。如中关村人才绿卡政策的全市推广,在人口管理方面比较严,还需要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才能全市推广放宽。工商登记目前已实现部分网上电子化,但要实现整个全流程,企业与办事部门完全‘零见面’,还需要较长的周期来操作,不是一年能实现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无论是近期、中期还是远期将出台的具体政策,136条政策每一条都已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地见效。
政策供给侧改革
政府转变优化职能
对于此次本市重磅推出的136条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也是在本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
“北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三去一降一补’。‘降’作为五大重点之一,在此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中重点体现,包括降低企业相关的税费负担,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处理好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征收等问题。”谈绪祥解析道。
在本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核心内容。“比如,如果投资审批速度不够快,容易导致一些企业投资项目丧失竞争优势,错过发展时机;一些企业融资贷款,在政策不够优化的背景下也会付出较大成本,包括时间和资金成本等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放管服’背景下,营商环境改革,是政府自我革命,来优化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核心内容。”
亮点解读
“一窗受理”制推出
原文:进一步扩大利用外商投资,深化外资企业“一窗受理”改革,实现外资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落实国家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实现备案事项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解读:本市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实现“一窗受理”于今年4月中旬推出。 “一窗受理”推出后,外商投资企业只需登录北京工商登记申请服务平台,在线填报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材料,完成工商登记后,系统将备案信息自动推送至商务部备案系统,商务部门收到备案信息3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工作。
采用“一个基础表单+特殊事项表单”的形式将提交材料整合为一套资料,企业提交资料压减了50%。文/本报记者 王薇
建立“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监管机制
原文:建立诚信分类监管机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依法采取市场进入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解读:近几年来,本市在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手段上不断出新。2016年,全市45部门联合签订了《北京市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于失信对象,45部门将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如:工商部门对行业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和失信评价的当事人实施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限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工商部门的信息和数据,在供应土地时进行必要限制;市财政局可对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依法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市住建委、市商务委可对当事人的投标项目、投标活动的行为依法予以限制等。文/本报记者 王薇 原文: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大幅精简前置审批事项,并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逐步推广。
投资项目承诺制年内试点
解读:所谓“承诺制”,也就是说相关审批部门制定各领域相应的承诺制制度及标准,企业只需对照这一标准,做出符合这一审批标准的承诺即可。
投资项目承诺制,将在位于亦庄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试点。据了解,目前已经着手制定试点方案,预计年底前启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后,“三城一区”也将进行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将推广至全市。文/本报记者 林艳
“单一窗口”标准版推北京试点
原文: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北京试点建设,探索京津冀区域“单一窗口”互联互通。
解读: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实现申报人通过电子口岸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满足口岸管理和国际贸易相关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相关办事部门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共享数据信息、实施职能管理,处理状态(结果),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反馈给申报人。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已列入国家口岸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第二批7个试点城市,试点工作自2017年8月1日正式开始,至8月31日结束。据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本市将结合国家口岸办的《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框架意见》,依托北京电子口岸暨“单一窗口”一期建设成果,以北京新机场建设和推进京津冀协同为应用突破,开展二期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力争把北京“单一窗口”打造成为一个“互联网+口岸”模式的通关物流服务平台,构建与北京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北京版”单一窗口。文/本报记者 林艳
编制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指数
原文: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编制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指数,进一步提高重点产业功能区投入产出效率,促进提质增效升级。
解读:编制重点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指数,将是本市改革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一项重要的政策突破,也是第一次提出“发展指数”这一概念。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编制重点产业功能区的产业指数,将和众多要素挂钩,包括土地利用、产出,以及将与国际上著名的产业发展区进行比较,以这些指标为基础,来综合设立发展指数,“像人均产出、地均产出、土地指标、人口指标、环境指标、就业指标等等,都会综合进行设计”。
据了解,目前“发展指数”编制工作已在着手进行,为编制工作进行过全市摸底,相关部门已掌握产业功能区一些基础数据,具体编制工作将在明年推进完成。文/本报记者 林艳
设立市级融资担保基金
原文:设立市级融资担保基金,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解读:设立市级融资担保基金,将是北京中小微企业能享受的一项重大利好。据了解,今年年底计划由财政出资,设立北京市级融资担保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保障。据了解,这一市级担保基金,将利用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系数的放大效应,降低融资成本。“担保基金根据原始资金有一定系数,但是通过财政信誉的担保可以放大,形成更大的规模,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文/本报记者 林艳
市场监管整合 年底有望出方案
原文:改革监管执法体制,制定市场监管领域职能和机构整合的改革方案,整合监管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多头监管、重复监管问题。
解读:在大力推进“放管服”背景下,除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之外,还将解决后续政府监管中的问题,如捋顺政府部门监管层级的职能划分问题。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也明确了监管体制的改革问题。据了解,政府监管改革方面,市级层面将逐步减少直接执法职能,除了国家规定要求省部级执行的任务之外,将更多的执法权限和责任都下移到区里。“市级主要负责制定规范,以及负责对区级的督查这方面,执法任务将基本下放由基层来承担,做实基层,以形成市区监管权力更好的划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市场涉及监管领域职能和机构整合的改革方案,将由市编办负责牵头推进,预计于年底前完成。据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研究这一改革方案。文/本报记者 林艳
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原文:设立北京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投向高端“硬技术”创新和前端原始创新,引导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在京转化。
解读: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是政府主导的北京市科技领域股权投资母基金,致力于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社会资本形成合力,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创新源头。文/本报记者 雷嘉
首都科技创新券
将扩大
原文:研究扩大科技创新券接收单位范围,为更多小微企业和优秀团队提供创新支持。
解读:首都科技创新券是由市财政局、市科委于2014年联合设立的,用于鼓励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在开展创新项目过程中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服务。
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可以申请。每个申报周期,每家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20万。
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可以用创新券买什么?研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专利、标准,或检测材料、产品质量,或研发仪器设备……只要是与研发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使用创新券。截至去年底,首都科技创新券已使用近亿元。文/本报记者 雷嘉
鼓励民营企业
设立民营银行
原文:支持中关村银行做强小微企业融资功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解读:中关村银行由用友网络、碧水源、光线传媒等11家中关村地区知名上市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人民币40亿元,是北京首家民营银行,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坚持科技金融定位的民营银行,北京银监局于2017年6月6日正式批准其开业。
除此以外,本市还将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通过鼓励民营银行开展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为银行业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文/本报记者 李梦婷
图片制作/沙楠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