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为什么中国小学胜过美国小学?美媒:老师拥有尊重与权威
参考消息网9月25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2日刊登题为《为什么中国小学胜过美国小学?》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名叫莱诺拉·朱(音)的美国母亲。这位美国母亲在把儿子送进上海一所公立名校学习后,发现中国教育体系有美国亟须学习的东西——给予老师尊重与权威。
每个孩子都能培养出多种出色才能
朱女士一家是在上海旅居的一个美国家庭。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了一些全世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当朱女士发现距离新家仅几个街区的地方就有上海精英们眼中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时,她决定送儿子去那里上学。然而,在儿子入读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他的中国老师就强行往他嘴里塞了一口煎蛋(朱女士的儿子非常讨厌吃鸡蛋)。
第二天,朱女士冲到学校就塞鸡蛋事件和陈老师对质,劈头盖脸地陈述了自己关于个人选择的理念。
“在美国我们不会采用这种强迫的方法,”朱女士用中文说道。“哦?那你们怎么处理 ?”陈老师倒也表现得理直气壮。
“我们会向他们解释,吃鸡蛋对他们有好处,里面的营养成分能帮助他们强健骨骼和牙齿,对视力也有好处,”朱女士回应道。
“这有用吗?”陈老师反问道。
事实上,的确没用。朱女士称从来没成功地让儿子吃过鸡蛋。儿子很挑食。陈老师教育朱女士,“在孩子面前,你应该说,‘老师说得对,妈妈也会这么做’,好吗?”
朱女士点点头,自己感觉有些震惊。
文章称,截至目前,朱女士的儿子已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了五个年头。在此期间,她的儿子已经变身为一个举止得体的小学生,每天早上真诚地和老师打招呼——“老师早!”,并且对教育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根深蒂固。当朱女士看着6岁大的他每天早上自己准备好书包,把英语、语文和数学书,还有他自己削好的六支铅笔整整齐齐地放进包里,那一刻她有些呆住了。
当朱女士向美国的朋友们讲述儿子在中国上学的经历时,他们简直目瞪口呆。当他们和朱女士的儿子相处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朱女士的儿子并没有像拉布拉多犬一样躲在角落或者言听计从。朱女士的儿子画画的时候充满想象力,讲话风趣幽默,打网球时还会刁钻的正手击球。小孩子的特质都没有消失,朱女士如今也对中国人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培养出多种出色才能的理念深信不疑。
“老师最懂”理念
文章称,研究人员发现,6岁大的中国小孩在早期的数学技能,包括几何和逻辑方面都胜过美国同龄孩子。当中国孩子申请海外留学项目时,录取结果也令人震惊。他们正从全球顶尖学府获得越来越多的录取名额。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公布的数据,和10年前相比,常春藤名校录取的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了八倍。与此同时,在助推硅谷创业大潮的杰出人才中,中国人占了很大比例。
朱女士一开始对中国式教育是持反对态度的。美国是一个尊重婴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玩耍和推崇个性化发展的国度。然而,当朱女士的孩子在中国教育体系里学习了五年,她本人也和各个教育阶段的中国老师、家长及学生进行了交流后,她发现,的确存在一些奏效的中国式教育“秘诀”值得美国人效仿。其中大多数都和对教育的态度有关。
“老师最懂”的理念的确有好处。朱女士开始发现,一旦家长和老师统一了战线,孩子也会照做。这种遵从赋予老师近乎绝对的课堂指挥权。朱女士的儿子变得特别害怕迟到、缺课或者让老师失望。
在课堂上赋予老师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有助于诸如几何、计算机编程等科目的学习。根据发表在《心理科学》 期刊的一项研究结果,对这些科目而言,直接指导(相比由学生自主探索发掘)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
相比之下,在西方,老师们花大量时间管理课堂纪律,以及平息由学生或者家长等发动的小规模反抗行为。一名20年前来到美国的中国老师称,她还记得自己第一年教美国孩子时深感震惊。“我一开始非常强势,但是这完全没有用。学生们会反驳我!”目前在明尼苏达州一所高中教授中文的张新义(音)回忆道。如果她布置的作业过多,家长有时候会抱怨。
美国学校太过注重学生个人需求
文章称,中国人坚持集体需求高于个人需求的做法同样对教育很有帮助。原因很简单:如果每个人的前进步调一致,就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目标。没有特例,没有多元化。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在相反的方向上做得太过,将学生的个人需求凌驾于集体需求之上。有些家长毫无顾忌地把未接种疫苗的孩子送去上学——无视公众健康——或者请求学校调整开学时间,避免与体育活动安排冲突。
中国人另一个非常励志的理念是:在学习方面,天才在于勤奋。语文老师知道,只要认真学习认字卡,加上不断地练习,朱女士的儿子一定能学会3500个常用汉字。他的小学数学老师不会在三位数计算上给任何孩子开绿灯,实际上还会在放学后留下来辅导落后的学生。中国的学校体系哺育出一种中国式坚韧,日复一日地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条——坚持,而非智力或能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研究表明,这种态度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根据2014年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针对逾5000名学生的纵向研究,亚洲年轻人之所以学习成绩更优,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相信努力和成就之间的关联,而“美国白人则倾向于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孩子习惯了以努力搞懂难度较高的内容,并且他们相信只要愿意付出,任何人都能成功。
而在美国,当政策制定者试图推进类似的措施时,往往遭到家长的反抗。
文章称,美国的教育进程被重视家长权利及不利于学习的态度所阻碍:美国父母要求在无助教育的各种方面赋予孩子优先权,并且当孩子成绩不佳时,希望老师在成绩单上手下留情。作为一个社会,人们希望从老师身上得到更多,但作为家长承担的责任却越来越少。
异国他乡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朱女士,当人们学会尊重教育者,并给予教育者应得的自主权时,结果可能令人欣喜。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