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朱日和阅兵:有人减重40斤 有人磨掉两双鞋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深读 杜雯雯 摄影 杨小嘉)盛夏初秋的时节,也是征兵季。
每一年,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都因同样的“军人梦”走入军营。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日前探访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师第十五支队,这里是北京武警总队的4支机动部队之一。
在这支部队里,有新兵时便在特战队员比武中荣获手枪快速射击个人第一名的94年小伙;有为了能参加阅兵集训不被淘汰,成功减掉40斤体重的班长;还有和妻子仅相隔20分钟车程却一年只有40多天能团聚的已婚战士;更有履历丰富,曾连续参加过1999年、2009年、2015年和2017年四次大阅兵的副支队长。
而这四位武警战士,都是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朱日和沙场大阅兵的一员。
94年的“新兵神枪手”
初次见到吕俊的人,大多会对他的两个标签印象深刻:高、黑。
这位身高1米84、94年出生的小伙子是一名武警特战队员,常年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肤色显现出健康的黝黑。
最让吕俊印象深刻的是“魔鬼训练”:7天一周,一个季度一次“魔鬼周”、每周五的“魔鬼日”:凌晨12点后,不定时收到命令起床,全身负重35公斤徒步到达指定地点,展开一天的训练。
用吕俊自己的话说,在部队的这五年生活,让他从一个性格沉闷的“小屁孩”变成现在开朗的样子。
枪械、射击,这是吕俊最感兴趣的项目,突击专业的他和战友讨论最多的,大多是如何破门、出枪、解决人质等话题。
“我现在可以达到从突门到射击用时0.8秒左右。”吕俊笑着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很难想象,在他刚入伍的那年,这个经验并不丰富的新兵,在武警北京市总队的特战队员比武中拿到了手枪快速精准射击个人第一名的成绩。
该科目有120多人参加比武,从一期士官到二期、三期以及干部,新兵只有两人,10发子弹一分钟快速射击,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吕俊打出了98.7环的好成绩。
在今年的朱日和沙场大阅兵中,吕俊的角色是乘载员,先是在首长问话的环节站立答词、然后站在受阅车上经过检阅台时摆头敬礼。
在海拔1300多米的朱日和训练场上,炎热的天气、高强度紫外线、“白加黑五加二”的训练都是对战士们的考验。
12个人住一个帐篷,6、7月份,正是内蒙气温最高的时候,地表温度都在50度以上,吕俊的脸被晒脱掉两层皮,此外,集训的战士们每天都需徒步行军,从帐篷营区往返阅兵场要走三个多小时。
“走路太多鞋底都磨破了,我就磨碎了两双鞋。”吕俊告诉记者,由于每天的体能消耗很大,伙食保障都做得很好,六菜一汤每顿都有牛肉,“部队的碗比咱们家里的碗更大更深,一顿我都得吃3碗米饭。”
这位青岛小伙在参加完阅兵式后,与在青岛的母亲通了电话,“感觉特别自豪,周围的邻居亲戚们也都知道我去参加阅兵了,都为我点赞!”
减重40斤的班长
刘欢迎16岁便到了部队,9年里,他慢慢从新兵成长为副班长、班长、再到沙场阅兵的教练班长。
这个河南新蔡的小伙子最开始是受影视剧的影响想要参军,15岁那年就想报名,因为年龄达不到被劝回,第二年遂愿入伍。
在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刘欢迎一张口便伴随着嗓子里的嘶哑感:从朱日和阅兵回来后,新兵们也将在不久后来到支队,作为班长的刘欢迎在训练新兵班长,用嗓过度导致嘶哑。
刘欢迎形容班长的角色是“军中之母”:一个班里十个战士的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战备训练都是由班长负责,大事小事都得管。
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刘欢迎和吕俊分在一个排面。特战方队刚开始组建的时候从各个支队挑了280多人,都是1米82到1米87左右的大高个小伙子,半个月的时间训练下来,经过层层淘汰仅剩下160多人。
“我当时体型偏胖,最初在昌平的南口训练基地我用10天的时间减肥瘦了10几斤,早餐和晚餐都是一个馒头加一碗米粥,中午一碗米饭加点青菜,等大家熄灯了我又出去跑步,”刘欢迎回忆说,“最长的一次慢跑两个多小时,17、8公里,慢慢瘦了下来,才没有被淘汰,参加完阅兵,从190斤瘦到150多斤。”
阅兵集训时,教练班长主要训练战士们军姿站立、握枪敬礼、答词三部分的内容:握枪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和60度摆头需要同时进行,答词虽然只有两句——主席好、为人民服务,但也请学过音乐的战友指导发音,成千上万次的训练后达到娴熟、统一、规范。
阅兵结束后,刘欢迎也在电话里告诉了父母,“爸妈说看电视了但没看到我,哈哈,说战士们长得都一样,都是那么黑。”
训练时战士们都带着钢盔,等到钢盔一取下来,就会出现略带喜感的一幕——沿着钢盔边缘一圈的脸部被挡住的地方是白色、晒到的地方是黝黑的。
为了凸显沙场阅兵的气势和神态,集训过程中还包括眼神训练。
“正式阅兵时要求保持四十秒不能眨眼,我们练习的时候可以达到20分钟不眨眼,”刘欢迎说,朱日和基地的风沙大、眼光也强,训练完之后大家眼睛里都是血丝,每天都滴眼药水来缓解。
受刘欢迎的影响,他13岁的亲弟弟也对部队种下了深厚的感情种子,有时看着哥哥休假带回家的军装,很是崇拜,“他说以后要考军校,长大了也到部队。”
武警爱情故事:从西单到西局
北京地铁西局站,连接着10号线和14号线西段,紧挨着严森林的服役部队——武警北京市总队第十五支队。
在地图上,从西单站到西局站,分别是严森林和妻子的单位位置所在。一共8站,20多分钟的距离,在诺大的北京城,这算得上是一段很近的路程。
但实际上,由于严森林工作的特殊性,一年里,夫妻二人也就40多天能够天天见面。
有时,妻子坐地铁经过西局站,会给严森林发来一条信息:我又到西局了。
“平时我们不能用手机,事后看到她发来的,就只能说到就到呗,你进不来我也出不去。”严森林开玩笑的语气中,更带着些歉意。
当兵的11年里,严森林在部队学会了驾驶,驾龄7年,A本驾照。
在这次朱日和沙场大阅兵里,28岁的严森林干着老本行——担任受阅车驾驶员的角色。
24秒通过主席台,每秒钟走4.17米。为了让驾驶员们更好的适应新车性能,早期他们还前往长春进行了一周的培训。
内蒙中午很热,车内的温度高达45度,担心空调会影响转速,训练时大家都会关掉制冷的空调。驾驶员们穿着体能背心外加受阅服,有时还要加穿防弹背心,两三趟下来全身都会湿透,车座上每天都会留下一片片白色的汗渍。
早上四点来钟就起床,最长的一次训练时间长达15个小时,严森林每天可以喝下7、8升水,但基本不太上厕所——出汗太多都消耗掉了。
驾驶员们训练期间也有考核,有一段时间,严森林很苦恼,成绩不稳定,好的时候90多分,差的时候70多分。调整好状态之后,后期基本每趟严森林都可以拿到90分以上。
和战友们一样,阅兵结束后,几个月没能和家里通信的他给妻子打电话报平安,“她在电视上看了阅兵,说没看见我本人,但是看见我们的车通过主席台了。”
曾参加过四次大阅兵的副支队长
石华磊今年42岁,在1000多人的支队里,这算是“老大哥”的年纪。
24年的部队生活在石华磊身上印迹深刻:走路、说话、神态都带着一股果断利索的军人风格。
作为十五支队的副支队长,他主要负责三项工作:后勤、安全管理、两规工作。
武警部队的生活对石华磊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直在担负各种任务。
石华磊参与过奥运会、每年的全国两会、北京及周边国家级世界级会议的安保工作,两规勤务工作更是有超过10年的经验,此外,专项性的任务例如副国级以上领导人的驻地警卫任务,重大临时性任务像阅兵、演习等等。
除此之外,履历丰富的石华磊还曾参加过四次大阅兵: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2017年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阅兵。
参加阅兵,就意味着在训练阶段很长时间都和家里失去联系,石华磊说,自己的家人已经习以为常。第一次阅兵训练18个月,第二次8个月,第三次8个月,这一次朱日和阅兵的训练时间算是最短了,不到三个月,三分之二的训练时间在内蒙,三分之一在北京。
“前三次阅兵都是在天安门广场,车辆、武器都擦拭得非常干净特别新,这次沙场阅兵部队特色非常鲜明,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灰尘扑扑的,而且车辆上悬挂的武器和辅助工具比如工兵锹、镐,都是作战当中的必需品,实战感觉非常强。”石华磊说。
驾驶教练,是石华磊在朱日和沙场阅兵中担任的角色,简单点说,武警特战方队里负责开受阅车的驾驶员都是由他来训练的。
正式受阅车18辆,还有两辆备用车,驾驶员20人是从最初的60人里面层层考核留下来的,淘汰率3:1。
驾驶员需要训练6个科目,四个基础科目分别是骑线、等速、标齐、卡距,两个综合科目是阅兵式和分列式。
就四个基础科目而言,训练考核的标准都非常高。车辆必须走成直线,误差在10厘米以内,同时需要保持在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整齐程度的误差也要控制在10厘米以内,此外,两车之间需要保持15米的距离。
石华磊说,驾驶员的训练时间每天都在10至12个小时,朱日和训练基地风沙特别大,经常吃饭的时候满嘴都是沙子,训练完一身都是土。
参加阅兵的战士们住的是都帐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很大,中午接近50度,夜间睡觉得盖被子,战士们穿的衣服将近30多斤,带钢板的防弹衣、膝盖上还有护膝,很多人都长痱子长湿疹,皮肤状况差一点的战士有的还会流脓。
石华磊的老家在河北邢台,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从前线上下来的老革命。石华磊高中毕业想参军,家人都特别支持,但最初父亲希望儿子可以选择解放军。“以前武警部队的任务不如现在明显,随着反恐、处突、抢险救援这些任务重要性的显现,武警的作用在社会上的作用也更突出,武警队伍一直也都是在扩编的状态。”石华磊介绍道。
2017年的征兵工作正在进行中,而今年,也将有首批“00后”的新兵将步入军营生活,石华磊说,这二十多年来,每一年进来的新兵他都有感触,“和过去相比,现在新兵思想开放,而且学历普遍都很高,我们今年新兵里大学生的比例就要占到八九成。”
言语幽默,性格外向是石华磊留给战友们的印象,高兴不高兴都写在脸上。“这是为了让战士们在艰苦训练的环境下,心情是放松的,体力上累、心理上不累。”他说。
文/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深读 记者 杜雯雯 摄影 杨小嘉
来源:法制晚报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