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4月25日电 (记者 丁思)《巴黎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幅限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下。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平等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只有湿润地区能接受这个目标,而干旱地区将承受更大的变暖风险。因此,为了防止对干旱地区的灾难性影响,有必要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并且发达国家有义务承担更多的责任。
4月24日,国际气候变化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了黄建平及其合作者题为《Drylands face potential threat under2℃ global warming target》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指出贫穷落后的干旱半干旱区虽然排放的温室气体微不足道,但其承受的气候灾害却比高温室气体排放的湿润区发达国家严重得多。若《巴黎协定》未能切实履行,干旱半干旱区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威胁。
2016年4月,170多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审议通过的《巴黎协定》。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同时,发达国家承诺将承担更多的义务,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和技术支持。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召开之际,中美两国共同宣布完成国内程序并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联合国。这意味着《巴黎协定》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但2℃升温目标仅仅针对全球平均温度,对不同区域的适用性仍待研究。
黄建平等人研究发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全球2℃升温目标适用于全球湿润区,而干旱半干旱区仍将承受巨大的增暖风险。其研究指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干旱半干旱区升温比湿润区高20%-40%,但其人为CO?排放量却只有湿润区的约30%。该研究不仅从观测和气候模式资料中发现了上述现象,还从理论上提出了造成上述现象的能量平衡机制。
该研究还进一步通过预估表明当未来全球平均升温达2℃时,湿润区升温仅为2.4-2.6℃,而干旱半干旱区或达3.2-4℃,比湿润区多约44%,气温增暖所导致的玉米减产、地表径流减少、干旱加剧和疟疾传播等气候灾害在干旱半干旱区也最为严重,从而将进一步扩大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之内将大大减缓干旱半干旱区可能面临的灾害程度。
干旱半干旱区占全球陆地面积42%,养育着世界38%的人口,且主要分布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多分布于湿润区。以上全球CO?排放与升温速率在空间分布上显著的非对称性表明干旱半干旱区的增暖很大程度上是湿润区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黄建平团队之前于2016年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研究成果曾表明未来全球干旱半干旱区将加速扩张,气候变暖、干旱加剧和人口增长的共同作用将增大发展中国家发生荒漠化的风险,而本研究是黄建平团队在之前基础上的又一重要进展。
该系列研究表明国际社会应重视气候变化灾害和气候变暖责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等性,加强对贫困落后的干旱半干旱区的关注;同时应兑现承诺,切实采取履约行动,共同推动这一协定的实施。(完)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