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研中心:活熊取胆不是现代人类该做的,建议20年内淘汰)
活熊取胆业一直饱受争议。这次,作为国务院顶级智囊机构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建议中国在未来20年内退出活熊取胆市场,并淘汰该行业。
近几年,关于活熊取胆是否残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无管引流”技术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组在上述报告中表示,无论是“有管引流”还是“无管引流”,都改变了黑熊身体的自然结构,不利于黑熊的健康,属于伤害动物的行为;每天引流熊胆,也是不人道的行为。调研组强调,对这种仍然让动物感受痛苦、仍然限制野生动物天性的行为,就不应当是现代人类所应做的。因此,应加快活熊取胆产业的转型。
这份题为《我国活熊取胆的现状与养熊业战略转型的建议》的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牵头调查研究。
澎湃新闻记者获得的这份报告称,活熊取胆技术“广遭非议”,参考域外转型经验,建议制定战略规则和近期行动计划。
报告为中国退出活熊取胆市场勾画了路线图:2020年前,宜取缔散养户养殖,促进养熊场重组,控制黑熊总量;提高养殖业标准,对熊胆粉进行来源和用途管制;加大野外栖息地保护力度,打击黑熊和熊胆粉的走私活动。2020年后,通过发展替代技术、做绝育手术、发放财政补贴等方式,争取在2035年甚至更早时间淘汰该行业。
中国熊胆粉市场现状:产能过剩,普通熊胆粉价格远低于早年
熊胆是指熊类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熊胆粉是熊类动物经胆囊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现代医学证明,熊去氧胆酸是熊胆和熊胆粉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有镇静、镇痛、利胆、解毒、消肿、明目等作用。目前,中国有123种批准以熊胆为原料的药。
中国活熊取胆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代表团赴朝鲜学习而来。第一代活熊取胆术俗称“铁马甲+有管引流”方式,公认为十分残忍。“铁马甲”是给熊穿戴铁枷,“有管引流”是让熊胆汁通过管道常流,引流管一端插入胆囊,常年保留在熊体内,另一端与体外的收容袋相连,只要熊分泌胆汁,胆汁就会自动流入收容袋。“无管引流”因能解决引流管长期留置于体内的弊端,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报告,调研组调研的云南大理瑞鹤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绿野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牡丹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归真堂药业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养熊场,都采用“无管引流”获取熊胆。
熊胆粉按质量分为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金胆、铁胆和菜花胆,国内能提供金胆级别熊胆粉的厂家较少,该级别熊胆粉市场销售规模约为2600公斤,铁胆级别的市场销售规模约为5000公斤,而作为原料的菜花胆熊胆粉大约有20000公斤。
价格方面,2008年,每公斤优质熊胆粉售价在4000元以上。目前,一方面由于熊胆粉全国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由于为数不多的需求者对熊胆粉压价,普通熊胆粉的价格只有2000元/公斤,远低于早年的价格。
活熊取胆被公认为“很残忍”,根据报告,基于国际国内压力,中国已有20个省份正式宣布关闭养熊场,并表示保持没有活熊取胆业务的状态,且不再批准活熊取胆养殖场的申请。目前,全国圈养的黑熊有2万多头,其中西南、东南和东北地区集中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养熊场和养殖熊。
中国人工合成熊胆研究取得突破,退出熊胆市场符合国际趋势
以“极其残忍”的方式获取的熊胆,用途其实并不广泛。报告指出,中国养熊业开展只有30年时间,历史上熊胆也未广泛在中药中使用,大规模的熊胆消费是养熊业诞生后创造的市场。
报告进一步指出,一方面,随着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逐渐淘汰养熊业,中国成为少数依然允许活熊取胆的国家。另一方面,国际上熊去氧胆酸等熊胆替代品已广泛使用,国内人工合成熊胆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正申请临床试验。国内动物保护法日渐完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有序推进,养熊业前景普遍不被看好。
在“我国黑熊养殖业与熊胆粉生产、使用的国内外舆情分析”一节,报告指出,某养熊场屡次申请上市或挂牌融资均以失败告终,这也多少反映了证监会对社会舆论的重视。
不难猜到,报告所指某养殖即福建归真堂。该公司早在2009年就准备登陆A股,但最终在争议声中于2013年夭折。2年之后,归真堂在股转系统披露转让书,正式申请挂牌新三板2016年,全国股转系统回复外界质询,证实归真堂药业挂牌审查已终止。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停止活熊取胆、退出养熊业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报告一再强调。
报告给出了国内养熊业转型建议,主要包括:国家制定行业整体退出时间表,通过对养熊业给予经济补偿等措施,严格限制繁殖数量,逐步淘汰养熊业,并停止活熊取胆;尽快取缔散户养殖,对规模性养殖企业实施重组,实行黑熊养殖数量的总量控制;提高养殖行业标准,对熊胆粉进行来源和用途管制;加大野生黑熊栖息地保护力度,打击黑熊和熊胆粉的走私活动。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