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财办副主任:6.5%不是GDP目标 而是底线
“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可能会定得比6.5%高。11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就“十三五”规划建议有关情况举行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强调,6.5%并不是“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的目标本身,而是制定目标的基础,未来五年的目标要到明年3月份全国人大来确定。
而对于城镇化涉及的户籍制度改革会不会对城市容量造成压力,杨伟民表示,容量不是问题,利益才是关键问题。
“十三五”GDP增速目标:要等明年3月确定
6.5%这个数字的来源是根据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这一目标测算出的。在11月3日新华网发布的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所作说明中,习近平表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而此后,关于这一底线又有了更为精确的说法。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近日在“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会”上表示:“照目前的测算,如果今年增长6.9%,要实现翻番目标,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6.543%。如果今年能实现7%的增长,我们算了一下大概6.523%,这是实现翻番的最底线要求。”
杨伟民在会上特别指出了测算和目标的不同,他说,6.523%的速度是一个测算的依据,并不是一个目标。“因为按照我们国家制定规划固定的程式,中央提出建议,最后国务院提出规划纲要,报明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但他同时表示,相信目标肯定会充分考虑到实现翻番的要求和6.5%的底线。
城镇化:城市容量不是问题,利益才是问题
杨伟民还重点谈及了城镇化涉及的深化户籍改革的问题。他表示,现在的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达到55%,但质量不高。最主要的体现在于现有的城镇7.5亿常住人口中有2.5亿左右的人没在城镇落户,没能在城镇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杨伟民认为,只能到城市打工、经商、就业,但不能在城镇落户的城镇化模式在全局上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
对于有记者提出的城市容纳力有限,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会不会加重城市负担压力的问题,杨伟民的回答是:“容量不是问题。”他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各地区思想上认识不够,并牵涉到利益问题。
“过去我们的城镇化往往是要地不要人,要土地建设指标,土地指标拿了可以挣钱,土地财政可以盖房子,可以带动增长。但是人进来以后是要提供公共服务的。这次提出来两挂钩,一个是建设用地增量要和人口落户数量挂钩,通俗点说,人口进来多的地方,落户多了就多给你地;再有,财政转移支付要和市民化挂钩,落户多,意味着义务教育、医疗这种政府支出要多。”杨伟民说,财政转移支付和市民化挂钩,将解决利益问题。
调整分税制:按税种分,而不是按税率分
财税改革也是会上重点谈及的话题之一。杨伟民说,财税改革会进一步强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要考虑税种的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过去也是实行分税制,比如增值税,中央多少、地方多少,但是未来可能会改变这种分税模式,而是中央拿什么税,地方拿什么税,省一级政府拿什么税、市县政府拿什么税,也可以说是分税制,但是按税种分,而不是按税率分,不是把税率切割几块划分税。”杨伟民介绍。
杨伟民还表示,过去地方财力比较有限,建设相当大程度上依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开发。而现在房地产进入到调整阶段以后,地方相应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建设资金来源就成问题了。“所以,今后如果税种划清楚了,地方有稳定的税收了,这样就可以保障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同时也能够保障社会管理方面的支出,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杨伟民说,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具体怎么推动相应的改革,而房地产税的改革需要和整个税制的调整和改革,包括下一步深化住房制度的改革相匹配,需要统筹考虑。(来源:财经上下游)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