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石桥镇石龙官庄村口,博沂公路穿村而过。在村子的西南角,两亩多地的树林下,绿草茵茵。“原来这里曾是一个抗战烈士陵园,我很小的时候见过。”曾做过该村二十余年支部书记的王仕枝说。
值全民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石龙官庄村发现了这段历史。1941年初,侵华日军进犯沂源县石桥乡黄墩河一带,驻守当地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进行了英勇抵抗,数百名将士阵亡,随后被安葬于这片树林中。之后,台儿庄战役中牺牲的部分烈士也迁葬于此,包括著名的抗日英烈、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师长方叔洪。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钢
267名将士阵亡,陵园难寻旧貌
“原来这个陵园规模很大,最大的时候得有五六亩。”7月29日下午,炎热的天气没挡住王仕枝介绍“陵园”的激情。今年60多岁的王仕枝,做石龙官庄村村支书二十余年,小时候曾见过陵园全貌。
王仕枝指着眼前的一片树林说,“原来陵园就在这片儿,一直到现在这个公路南沿,方方正正这一块好几亩地,四周是一米半左右的围墙,大门朝南,西侧盖有一间小屋,还种了不少松柏树。里面排长以上的都有一个墓碑,其中最大的一块好像是个师长,碑很高。”
“现在这里成了树林,还有些碑在村里。”随着王仕枝一一介绍,记者发现,阵亡将士墓碑上“陆军第五十一军”“陆军第一百十四师”等字样依然可见。
沂源县悦庄成教中心学校老师徐凤生对这段历史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他在文章中记述到,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对沂鲁山区多次进行数万人“大扫荡”,先后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1941年2月2日,日军抵达沂源县石桥乡西北方向的黄墩河一带,在黄墩河村西的芝麻山、东赵庄三村东北的霜子山,与驻防当地的中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战斗自上午十点一直打到下午三点多,双方炮火相当猛烈,人员伤亡惨重。最后,中国守军五十一军打退了来犯日军,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重伤300多人,阵亡267人。
亲自指挥战斗的五十一军二师副师长房红、三营营长鹿宾国等,均在此次战斗中殉国。1943年,阵亡的将士被安葬在如今石龙官庄村口的位置,并修建了抗日烈士公墓,后因战事频繁遭到破坏。
中将自杀殉国,入选抗日英烈名录
“其中最大的一个墓,是个师长,墓前有方形石碑,刻着介绍他生平事迹的碑文。”王仕枝说,这个师长应该是叫方叔洪。
据方叔洪的侄子方增撰文记述,1908年,方叔洪生于济南市一个书香世家。从小立下从军救国之志的他远涉重洋,先后到日本东京、法国、德国求学,研读军事。
九一八事变后,方叔洪回国先后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号召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939年初,方叔洪部随五十一军一起进入鲁南山区,肩负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光荣使命。不久,方叔洪升任一一四师师长;同时因战功卓著被擢授予中将军衔。
1939年6月初,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扫荡”鲁南。方叔洪指挥一一四师分拒莱芜、蒙阴、鲁村三面之敌,大小战斗十余次。
6月25日,在与日军激战多日后,终因后援不济,在沂源县冯家场被日军包围,与数倍于己的日寇血战三小时,方叔洪头部、腰部多处中弹,为了不落入日军手中,方叔洪自杀殉国。当时他年仅31岁,成为抗战初期牺牲的最年轻将官之一。
方叔洪的忠骸后由一一四师觅得,葬于蒙阴县的一个山坡上。1943年在石龙官庄建五十一军抗日烈士公墓时,方叔洪烈士被迁入该陵园。
徐凤生介绍,1944年该陵园落成时,有部队和群众参加了大会,听了方叔洪以身殉国的事迹后,许多人泣不成声,义愤填膺。
2014年,民政部颁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方叔洪名列其中。民政部希望藉此“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延伸阅读
“只要条件允许,我愿出力修缮陵园”
“只要政策允许、条件具备,我愿意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为整修陵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听说石龙官庄村烈士陵园的遭遇后,山东省政协委员、北京汇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方军说。
作为山东走出去的企业家,董方军多年关注并致力于与抗战相关的公益事业,一直是“寻访山东抗战老兵”公益活动的合作伙伴。
2014年,了解到1938年台儿庄战役葛沟阻击战中殉国的486名将士,葬身临沂市葛沟镇西安乐村村外荒野一事后,董方军与相关方面一起接棒为无名将士修建墓园。
“这些参加抗战的都是英雄,应该让后代记住他们,向他们学习。”董方军表示,只要有需要,他愿意尽己所能。
(原标题:沂源发现267名抗日将士墓 济南抗日英雄、中将师长方叔洪迁葬于此)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