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9日刊发题为《中国的城市外来人口:上海一间蜗居里的拾荒者生活》的报道。报道称,在被霓虹灯点亮的摩天大楼的阴影下,曹秀珍(音)住在一间狭小黑暗的屋子里,楼梯是凑合着搭起来的,更像是梯子而不是台阶。在同一屋檐下,住着不少像她一样漂泊不定的人:他们以前都是在这个国家苦苦维持生计的农民。
这是上海一个阴霾的早晨,天刚蒙蒙亮。
不远处,在用胶合板搭成的墙的另一侧,一名婴儿和父母一同睡在一间小屋里。曹秀珍的丈夫正蹲在附近的一个露天水龙头旁边仔细地刷着牙,隔壁的邻居蹲在一旁洗着一盆衣服。其他人或是正拿着水桶准备到这个公共水龙头来打水,或是正在把一些废弃的纸箱往三轮车上装,在即将开始的一天里,他们要在别人不要的垃圾里挑挑拣拣,为的是把挑拣出来的东西送到回收站去多卖点钱。
这样的辛苦劳作让人筋疲力尽:这么多人的生活、这么多人的努力、这么多的牺牲、这么多的希望,全都挤在这小小的几平方米里。
像曹秀珍一样,她的邻居们也是从她的家乡安徽或者中国其他省份来到上海的,因为他们在这座城市能过上比在家乡更好的生活。
47岁的曹秀珍说:“上海太好了,太好了。”她的眼睛炯炯有神,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为了迎接我们,她穿上了自己最好的二手衣服。她说:“我们在这儿挣钱容易。”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文化,所以在上海我只能去拾破烂。”
在一个到处都是新消费者社会产生的废物的城市,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在上海,有一大批人以废品回收为生,这个产业虽不正式,却十分高效。他们在垃圾箱里找塑料瓶,在高峰时段的地铁里收集报纸,或者以很低的价格挨家挨户地收购旧报纸、书籍、纸箱或塑料制品。他们把这些东西运到郊区的回收站并赚取差价。在这里,三轮车排成长队,有些时候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把东西卖出去。
在这个链条的最顶端是一些全中国最富有的人,其中包括“废纸回收大王”、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她曾被胡润百富榜评为全球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富豪。
曹秀珍的废品回收利润远没有那么大,她平均每天能赚100元,有时多一点,有时一分也没有。她的主要收入来自卖旧报纸和旧书。她的收入只够儿子上大学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再留下500元交房租。以前,她女儿女婿和她一起住在这里。实在难以想象这间屋子怎么能住得下三个成年人。
不过,这里还不是印度孟买或南非索韦托的部分地区。这些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里的所谓贫民窟,并不像亚洲或非洲其他地方的贫民窟看上去那么令人绝望。
一个重要的不同是,上海相对安全,很少发生谋杀案。对于一个大城市而言,它很干净,没有臭气熏天的垃圾堆或者散发着恶臭的污水。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像上海的很多外来人口聚居区一样,这里设施齐备,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有。
曹秀珍每天早上7点半骑着三轮车出门,12个多小时以后才能回家。从闪烁着霓虹灯的高楼大厦,回到被她称为“蜗居”的房子,穿梭在这座她认为“太好了”的城市。然而,她没有怨言,至少这里的冬天是温暖的,比她的家乡要好得多。
(原标题:外媒讲述上海拾荒者蜗居生活:平均每天赚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