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潜艇基地,潜艇兵从码头进入潜艇。合格的潜艇学兵将会进入潜艇服役。
学兵在高压氧舱内体验高压氧过敏试验。如果对高浓度氧气过敏则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潜艇兵。
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被誉为海军潜艇兵的摇篮,是亚洲唯一一所潜艇专业学校,60多年来为部队输送了10万多名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了近百位将军。我国军队从事潜艇专业的官兵80%以上都是从这所潜艇学院毕业的。
氧气过敏无法成为潜艇兵
想要成为合格的潜艇兵,必须通过文化测试、心理测试、氧过敏试验三道关。每一道关卡前都会有人要告别还未来得及开始的潜艇兵生涯。
学兵队教导员李军介绍说,文化水平决定了专业知识能否学好,心理素质决定了到潜艇上能否干好,氧过敏试验则是生理机能的一项补充测试。经过各类测试淘汰率在10%左右。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 “氧过敏试验”:在一个密封的舱室内,将空气压力渐增到相当于水面以下18米处的压力大小,人员在舱内戴上呼吸面罩保持静止。
“压力上去之后感觉有些胸闷,但是不影响正常呼吸。”学兵薛满天说。
负责试验的教员介绍说,这项试验一方面是测试人体在高压中,肺部是否对吸入的高浓度氧气过敏,另一方面测试耳膜能否调节身体内外的空气压力差的平衡。据介绍,在潜艇下潜时如果耳膜调节不了压力平衡,将会对身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潜艇水下遇紧急情况,潜艇兵须吸氧急救,如果对高浓度氧气过敏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潜艇兵。
舰艇堵漏可能一辈子用不上
一般新兵入伍后,经过3个月的教育和训练即下连队走上工作岗位,而潜艇兵的“孵化”过程要更加漫长艰难,一般长达8个月。除了执行海军统一制定的入伍教育训练与考核大纲以外,还需根据潜艇兵种特点,训练损害管制、水下脱险等考核项目。
舰艇损害管制,是可能危害船舶沉没的情况下的紧急控制。在损害管制训练现场,高压水柱从潜艇舱壁破裂处喷射而出,学兵分工协作,配合紧密,快速利用堵漏器材、排水器材、消防器材等工具,对舰艇“船体”破裂处进行堵漏。军事共同教研室主任孙全圣介绍说:“损害管制是潜艇的保命工程,可能一辈子不用,却不能有任何人不会。”
鱼雷发射管脱险模拟训练场,学兵们戴着氧气罩,依次钻进狭小的鱼雷发射管进行脱险训练。
模拟训练场,学兵们在进行舰艇堵漏训练。军事共同教研室主任孙全圣介绍说:“损害管制是潜艇的保命工程,可能一辈子不用,却不能有任何人不会。”
鱼雷管也是逃生通道
水下脱险分为发射管脱险、闸套脱险和快漂脱险。发射管脱险即从鱼雷发射管爬行脱险。闸套脱险训练是潜艇兵穿戴呼吸装具,向圆形闸套内注水、加压至与舷外水压均衡时,沿先前抛出的救生浮标绳攀爬至水面。快漂脱险是潜艇兵穿戴用橡胶尼龙布制成的浮力衣和带有透明面罩的头罩,进入到钢质圆筒后,筒内瞬间形成高压,并以每2秒翻一倍的气压弹射出水面。
发射管脱险训练现场,一队学兵穿戴好氧气面罩,将小型氧气罐挂在腹部位置,学兵依次进入鱼雷发射管,身体侧卧。教官关闭鱼雷发射管,开始为管内注水加压,当压力与鱼雷出口水压相当,学员和教官通过击打管壁通信。学兵开始蠕动爬行至鱼雷管出口,与出口接应的学兵会合出水。在充满水、黑暗密闭的狭小管道中爬行,不仅仅考验的是脱险技术,对心理的要求更高。
据了解,这是潜艇在水下遇到重大险情、迫不得已必须弃艇逃生时的三条“生命通道”。根据弃艇时所在水深来选择脱险方式,并且正确使用操作方法,这些都是潜艇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如同单兵战术动作里的低姿匍匐前进、蠕动等一样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
潜艇“小专业”不可互相变更
除了损管、脱险等基本的通用技能以外,学兵在培训期间还会每人分配一个对应潜艇型号的专业,如鱼水雷、舵信、雷达、声呐、轮机等专业。这些专业之间的知识融合度很小,所学专业决定了学兵将来在潜艇上的工作岗位和战斗序列,这是不可替代或变更的。
在鱼雷发射操作训练舱,十余名学兵正在士官试验员的演示下学习操作流程。伴随一声声口令一个个操作,从鱼雷进管到发射出管,十余个动作一气呵成,一股气流的爆破声后,鱼雷发射成功。
鱼水雷专业学兵张程浩介绍,潜用鱼雷型号较多,相关的艇上设备技术复杂,不仅需要个人对装备原理和操作流程的熟悉,而且需要战位配合。“每名军人要像了解和使用自己的身体一样,了解使用自己所执掌的装备。潜艇兵是百人同操一杆枪。”
远航忌多疑敏感情绪
模拟远航环境适应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狭窄封闭的潜艇中,潜艇兵不但要克服艇内高温高湿环境带来的不适,还要克服封闭环境给心理造成的影响。
据教官介绍,对于潜艇兵来说,这种环境不可避免,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顺应和调节。及时调整适应在远航中出现的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确保精准无误地完成各项作战任务。乐观、合群、性格坚韧是潜艇兵的必备素质,多疑敏感、情绪不稳当不了潜艇兵。
秦斌 摄影报道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