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华盛顿邮报》5月17日关注中国敦煌莫高窟所面临的文物保护困境。文章指出,虽然这些历史遗产经历过自然和人为摧残,但最终还是被保存了下来。现在,虽然对它的保护力度很高,但莫高窟又面临又一项威胁——游客过多令其难堪重负。
报道称,几个世纪以来,敦煌莫高窟在地震、洪水、沙尘暴等自然以及人为的摧残之中保存了下来。如抢劫者一般的欧洲探险家、白俄罗斯士兵,均曾在这里留下印记。如今,在中国推行新“丝绸之路”计划的背景下,这个石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得益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莫高窟也成为中美在中国文化保护方面展开合作的典范。
然而,这些脆弱的有的甚至可追溯到4世纪的精美壁画,正在面临另一项威胁——游客和利益追逐者所带来的威胁。
致力于经营、保护和修复莫高窟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在过去的100年里,莫高窟大部分的损毁属于自然原因,但是游客的到来也会打破洞穴内原有的平衡。频繁地进出会改变石窟内部的温度与湿度。人体本身也会携带微生物,如果这些微生物开始在洞穴之内生长,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5年,110多万名游客到访于此,人数比上一年多出40%,相当于过去20年人数增长20倍,大多数游客为中国人。
根据盖蒂保护研究所专家的建议,敦煌研究院首次尝试控制游客数量为每日3000名,但不久便意识到,正如王院长所言,“这样的人数限制并不会阻止游客的到来”。随后人数限制提升至每日6000名,然而在七月至十月的旅游旺季,游客数量通常会超出该限额。
为了缓解如此压力,研究院要求游客提前登记,且在游览之前,在全新的游客中心观看20分钟关于敦煌及莫高窟历史的电影。随后,游客将被带入40个经筛选后对公众开放的洞穴,且为了保护壁画不受照相机闪光灯的损毁,洞穴内禁止拍照。
不过,报道指出,游客增多的潮流可能不是敦煌研究院所能抵挡得住的。一些开发商正大力打造游客服务设施,希望能从旅游热潮中获益。为“盖蒂保护研究所”工作、过去28年持续访问并在莫高窟中工作的纳维尔(Neville Agnew)表示,这里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商业压力,很多对开发有兴趣的人可能希望游客能更多一些。(实习编译:吕艺杰 审稿:谭利娅)
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