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网
首页 >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中国人在海外频遇坐地起价

中国人在海外频遇坐地起价 外媒称中国人不嫌贵

中国人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当成“摇钱树”,有事没事都摇上两下。欧洲一些奢侈品牌8月初为刺激中国市场销售额准备在原产地涨价;新西兰一些私立教育机构最近规定,中国留学生的培训费要比日本等国学生高40%;前几年,有的国际铁矿生产商坐地起价,使中方铁矿石谈判面临重重挤压……从奢侈品、古玩拍卖、留学费用、海外房产到能源交易、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经常遭遇“坐地起价”现实。在国外,有人抓住中国富裕人群“小富即奢”热衷大把花钱炫耀的心理给奢侈品涨钱,有人利用中国能源企业“寻求安全”不惜高价买矿的想法给原材料抬价。“买啥啥贵”仿佛成了针对中国人的潜规则,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中国价格”背后,有假象、有苦衷,也有无奈。

  从奢侈品到耕地再到学费,价格都在上涨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初报道,因欧元乏力和中国对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奢侈品价格在中国内地与海外形成巨大价差,比如同款奢侈品一般在海外卖的要比在中国内地便宜40%。这造成很多中国人愿意出国购买奢侈品,但这些奢侈品牌的在华业务却因此受到影响。为改变这种价格差带来的市场不均衡状态,普拉达等国际知名公司准备采取更多动作为减少与中国内地的价差,考虑将产品在欧洲的价格提高最多10%。

  中国人“买啥啥贵”的现象还在蔓延。加拿大中部的萨斯喀彻温省曾长期限制外国人、甚至外省人购买农地,但几年前“开禁”,且农地价格很低。自2011年初起,该省农地价格上涨10%左右。当地舆论认为,这与大批中国投资移民和不少华人投资公司把目标瞄准萨省农地有很大关系。

  奇怪的“中国价格”现象最近又出现在新西兰。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一些英语培训机构8月初给中国留学生开出“小灶”。奥克兰一家语言学校刊登的广告显示,中国留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英语培训课程需交学费2250新元,与中国留学生相同待遇的是来自韩国和越南的留学生,而其他国家学生只需1500新元。有当地语言学校负责人表示,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留学生执行不同的收费标准“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还有人表示,原因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支付能力各不相同”。

  对中国人坐地起价的做法,在国外也遭到反对和质疑。对一些教育机构针对不同国籍学生收费不同的做法,新西兰奥克兰当地人权委员会表示质疑,认为该做法违反人权法案的相关规定,也带有歧视性。欧洲的奢侈品巨头想通过在本地涨价“圈中国人钱”的做法,也被认为“担负着不小风险”,因为在欧洲涨价有可能打击当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世界能源供给方对中方有提价空间

  像新西兰一些教育机构按国籍制定学费标准的奇怪现象在澳大利亚还没有发生。不过,今年年初墨尔本举行的一次经贸会议上,有人建议向中国出口葡萄酒时不要出口价廉的,而要出口高档的,因为中国人喝酒不讲究实惠,而是讲究越贵越好,他们觉得那样才能显示地位。

  澳大利亚酒商这种针对中国人的生意经还算不上“坐地起价”,但在铁矿石贸易方面,中国买家吃过“大亏”。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从2003年开始,国际铁矿石价格连续6年猛涨。2007年,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力拓的铁矿石价格平均涨幅达到85.4%,使中国的钢铁企业承担着十分沉重的成本负担。尽管此后几年中方付出巨大努力,但由于卖方市场的原因,中方在谈判中还是无法掌握主动。2010年后,世界经济萧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铁矿石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铁矿石价格才由升转降,趋于合理化。

  在国际能源交易中,供给方随意抬高价格让中国有种受骗的感觉。2010年1月,正当中国企业希望尽快结束与澳大利亚等国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时,印度一些中小铁矿商“坐地起价”,把与中国铁矿石贸易商2009年底签的每吨100美元出头的价格推高到每吨130美元以上。印度铁矿商的这种做法被讥讽为“顺竿爬”,缺少信誉度,为眼前利益宁可“百分之百地毁约”。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万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体规模庞大,短期内还难以摆脱“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在这个情况下,垄断原材料的供给方有“提价”空间,从而压制中方的资源需求。

  中国人应对市场歧视行为说“不”

  在价格上做小动作的事情还有很多。日本东京秋叶原是亚洲知名的电子市场,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在中国春节期间,秋叶原的电器店甚至打出“欢迎最敢消费的中国人”的条幅。但据一名在那里做导购的中国留学生爆料,日本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比如半年前流行的数码相机会很快下架,但有的店家会将积压库存的旧款数码相机以高价卖给中国消费者。一名长期从事日中贸易的日本商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日本,旧商品就应打折处理,如依旧卖高价是有悖国际惯例的,属于欺骗行为。”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消费问题专家赵萍认为,如果相关厂商针对某一个国籍的人群蓄意“涨价”,这属于市场歧视性作为,消费者应当坚决抵制与反对。

  中国人的类似遭遇让不少日本人似曾相识。据《日本战后经济史》记载,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人在美国也曾疯狂购买过奢侈品,甚至买房、买地。针对日本买家,美国不光成倍增加商品价格,还要增加20%到30%的额外消费税。对此日本人抱怨,“美国人宰日本客人就像宰鸭子一样”。随着日本经济进入“衰落的十年”,日本人的消费趋于理智,现在更多日本人追求的是物美价廉、结实耐用的东西。

  日本研究中国经济战略的自由学者北条博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国民并不都富有。虽然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但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还不高,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他认为,中国人追求奢侈品的消费心理虽然在虚荣心日益膨胀的今天很难一下子改变,但至少中国人应想办法冷静一下。

  中欧合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曼达林基金的意大利创始合伙人傅格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时尚奢侈品牌的发展与经营需要较长时间,欧美的一些老牌子现在来看其实“太贵了”,以后的发展空间有限。傅格礼建议,中国本土品牌通过国际化发展与合作,会一步步发展成自己的知名品牌,投资和支持国有品牌才是“明智选择”。

  中国人“买啥啥贵”的现象也引起很多外国人的抱怨。最明显的自然是一些移民国家的房地产。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是北美华人比例最高的城市,由于地势低洼、历史很短,原本房价并不高,但近年来房价却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速突飞猛进,房价直逼温哥华市区。温哥华市前议员皮特·利德宣称,中国人购买力令温哥华楼价飙升,已影响当地人,建议政府采取“限购”政策。甚至一些华裔“老移民”也在当地华文媒体上抱怨“新华人移民哄抬楼价导致老移民买不起房”。由于“华人推高加拿大房价”的说法十分流行,一些房地产商开始主打“中国牌”,在中国国内媒体登广告、组“加拿大看房团”、跑到中国开设办事处。有的开发商还把中国内地房地产商惯用的“假抢购”之类噱头原封不动搬到加拿大。

  但对“中国人炒高物价”的说法,也有人不以为然。大温哥华地产局主席欧仁·克莱恩今年4月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该局记录显示,海外买家成交笔数仅占大温房地产交易总数3%,且“多年来一直如此”。温哥华市政府前市政规划师拉里·巴斯利则将“中国买家推高房价”的说法斥为“种族主义偏见”。

  “买啥啥贵”,中国有苦衷

  “中国人买啥啥贵,是因为中国人不嫌贵。”英国广播公司7月末的一篇报道这样分析。总部设在伦敦的全球零售市场分析研究公司“欧洲观察”的分析师阿诗玛·昆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人买得贵”主要是因为他们买的多是西方国家的产品,在中国消费者心里,这样的舶来品还是很吃香的,而在能源市场上中国又“需求太多”,因此,当市场熟知中国人这些心理后,就会或明或暗的不断加价。

  小到个人消费,大到企业采购,中国“只买贵的”或“不怕贵”的形象植根于欧美社会舆论中,但也有一些媒体分析,中国有苦衷。像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采购,有英国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在利用时局,积极进行中国海外资本的全球化新布局。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近日以“中国正在确保自己对原材料的控制权”为题报道说,权力集中在世界原材料的生产商手中,因此买家会陷入恐慌,中国国有企业经常花大价钱确保能获得原材料,主要是为少受世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当原材料短缺时使自己更安全。文章说,中国也在改变游戏规则,如停止贱卖稀土。针对中国出高价并购海外能源企业的行为,英国《泰晤士报》分析说,中国其实最担心的是,如果不及时参与并购,世界几大矿业集团还是会相互合并,这将给中国未来获取矿业市场的份额带来不利影响,毕竟中国在制定国际价格时力量很弱。

  在大宗商品购买方面,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认为,欧美金融市场期货、期权商品种类繁多,一旦中国公布消息将采购何种大宗商品,无论是铁矿石、石油,还是玉米、大豆,国际期货市场经常“应声而涨”和“坐地起价”,因为市场预期到中国市场采购量通常惊人。这其实就和炒股一样,市场对“利多”消息的反应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客观存在的市场“投机者”,中国企业经营者就需要有更出色的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锁定利益,尽量排除干扰因素,控制好市场风险。只有当中国消费者更趋于理性、中国企业更能控制风险时,国外针对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坐地起价”的潜规则才会被打破。

 

首页 >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 上一篇:非洲青年失业导致社会动荡

    下一篇:37名侵害中国公民嫌犯从安哥拉押解回国

  • 评论

    游客评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