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前沿咨询公司(Frontier Advisory)CEO马丁博士(Martyn Davies)认为中非经济关系非常紧密,“中国梦”的实现将给非洲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那么,普通非洲村落里的居民有什么样的梦想,对“中国梦”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网上的资料显示南非东北部林波波省的Elim村和Thohoyandou镇分别是“聪加”和“文达”人聚居的地方,这两个黑人部落是南非人数较少的部落,在种族隔离时期,这些地区曾被划分为独立王国,进一步限制内部人口的流动,因此也属于南非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这里的百姓对新南非的“统一”和发展有着怎样的理解?原始的部落村庄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梦想”,新华社记者此行的目的就是探寻边远非洲部落里的“非洲梦”和普通南非人对中国梦的理解。
“统一”为社会、经济发展消除障碍
与想象中的原始非洲部落村庄不同,Elim已经是一个现代的乡镇了,新南非给原始的村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穿着T恤和牛仔裤,路上的行人和约堡没有太大差异,乡镇周围是成片的果园和养殖场,果园里有高大的芒果树和整齐栽种的香蕉林,养殖场多以牛为主要牲畜。
科萨(Daniel Khosa)是Elim村的一名导游,今年45岁,他说,新南非使得自己获得了自由,可以随便去南非的任何一个地方打工。虽然他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子,但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这里,使得科萨成为了一名自由导游职业者。由于对每一条乡间小路和当地手工艺作坊了如指掌,当地的酒店店员都会向游客推荐他做导游。在失业率高达25%的国家,这份靠天吃饭的工作也足够他养活三个孩子了。
从Elim村向东行驶大约20公里的范围内,有三个村子,分别以“聪加”传统蜡染、木雕和陶器制作为特色,据陶器作坊的工作人员莫陶恩(Tsepi Motaung)介绍,这里的师傅都是住在附近上了点年纪的农村妇女,平时农闲时就在这里捏捏陶罐。新南非带来了游客也扩大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政府定期派人过来收购做好的陶罐,这个作坊为这个村子带来了不小的收入。
Thohoyandou曾是文达独立建国时期的首都,其规模和现代化程度超过Elim村,已经有大型连锁快餐店、购物中心、银行和加油站,也是文达大学所在地,据在校生介绍,这所大学以培育教师著名,还以优厚的奖学金吸引着其他地区的莘莘学子。然而,据当地旅馆(Muofhe Graceland Lodge)经理玛法力(Shumelani Mapholi)描述,当年的独立王国就是个土地贫瘠、人民贫穷、资源匮乏的被遗忘之地。
在受访时,年仅25岁的玛法力对中国梦感同身受,他说自己的家庭经历了文达独立和重新回到南非大家庭的过程,这种国家分裂和种族冲突带来的伤痛,给1994年尚且年幼的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心里伤害,因此中国梦强调的“和平之梦”、和“发展之梦”是他从小就向往的。中国梦的“和平与发展”,对与见证了家乡从贫穷、孤立、冲突,变成富庶、开放、祥和的现代化旅游文化小镇的玛法力来说,心里触动非常大。
据玛法力介绍,他从小家境贫寒,全家八口人只能挤在两个小泥草房内,每个泥草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他与父母、哥哥、妹妹,以及叔叔、婶婶和侄子共同生活。那时的文达小镇虽然是文达王国的首都,但是仅有两个小学,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
现在,Mapholi的家里只有他和父母了,但是家里的房子已经是带有花园,并含有10间卧室的豪宅了。叔叔一家早已搬出去了,哥哥已经成家,妹妹正在其他城市读大学,这个家庭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这个小镇上已经有8所小学(包括初中)和4所高中,还有一所大学。正是民族团结和国家和平统一,给这个小镇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国家分裂给令民生陷入窘境,因此这位旅馆经理祝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中国梦。
从旧都驱车向东北方向的山区行驶约70公里,抵达Tshivhilwi村,这里也属于当年的文达王国,新南非也给这个边缘山区的村庄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马布扎(Nkahko Mabuza)是村子里一所驾校的老板娘,她是远嫁到这里的聪加人,她说文达地区原来是个贫穷落后的地区,自己家境不错,小时候就住在大房子里,家里有车,后来自己做了公务员了,发现自己虽然有了工作,但是很多文达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2005年嫁给文达人后,就辞职下海了。
乡村里的非洲梦与中国梦
科萨现在同一个管理委员会共同拥有一片1500平方公里的山间林地。他的梦想就是能在这片美丽的林地里建一座度假村,经营一个旅馆,他梦想着能凑到25万兰特的启动资金,逐渐将这个旅馆建造起来。他给记者列出了这个山间度假村的10大买点,包括大自然赐予的美丽环境、各种鸟类、小型动物、新鲜空气、原始的部落文化、徒步路线等等。
在了解到中华民族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梦”时,他对中国人表示由衷的佩服,自从1983年这一地区的手工艺作坊成为旅游产业以来,科萨一直从事自己热爱的旅游事业,并把游客带往各个偏僻的村庄,参观各种非洲特色工艺品,例如木雕、服饰、陶器,的现场制作过程。科萨的导游服务收入不高,近30年的导游生涯,使得他结识了大量朋友,有了不小的名气,但是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也希望中国人民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就一定能够将其实现。
马布扎的梦想就是将生意做大,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她与丈夫的驾校已经有13所分校了,雇佣了68名员工,今年30岁的她,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她说自己非常喜欢年纪最小的儿子,非常希望多陪陪他,但是她不能仅仅做个家庭主妇,当初放弃司法部门公务员优厚的待遇,与丈夫共同的梦想就是帮助别人找到工作。她现在不仅做管理工作、代课,也发放传单,自己的丈夫经常到车上卸货,到车底修车。她印象中的中国人,勤劳、聪明、善于经商,她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一定能够实现。
Tshivhilwi村里的小学校长马陶兹(Netsianda Matodzi)告诉我们,这所1939年建立的小学是这所村里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他自己和这所小学的变迁就活灵活现地讲述这家乡的发展之梦。这位今年47岁的校长就出生在这个村子,在村子里读到高中,然后到外地读了师范学院后,1991年回到村里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比勒陀利亚大学读书,获得了师范类的学士学位,之后又读了在职的硕士学位,现在马陶兹作为校长,在这个茅草屋随处可见的山间乡村,政府发放的月薪为28000兰特。
这所学校1996年以前的学费是每人每年50兰特,之后全部免费。现在政府还向学校按学生人数提供每人每年265兰特的补贴(不含免费午餐费),此外每年政府还向学校提供20万兰特左右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父母失业的家庭里的孩子,政府每个孩子每月补助300兰特直到孩子成年满18岁,13年义务教育包括1年学前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学费、书费、文具费全免,而且还提供一顿午餐。午餐从十年前的一片面包一杯果汁,变成了现在的米饭、鱼肉、牛肉和各种蔬菜搭配的营业套餐。
据校长说,对这个村子来说,新南非的“统一”使得外出求学更加容易,增加了就业机会,目前村子里50%的人都在外地打工。这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基督教取代了传统以“酋长”为中心的信仰,父母包办婚姻变为自由恋爱,一夫多妻的现象已经变得罕见,传统的文达文化逐渐消失。
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平和、勤奋的民族,中国的教育一流,每个孩子都有校车接送,并且勤奋读书,他的梦想就是南非能变得跟中国一样,“人们不会等待政府救助,而是靠一技之长获得发展。”
谭娅(Tanya)是Thohoyandou艺术品店老板,她告诉新华社记者,她的梦想就是保留文达文化的记忆。他的哥哥每个周末都会到深山里面砍伐适合制作木雕的木材,然后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在家里进行艺术创作﹔店里货架上摆放的文达人偶都是店主亲手制作的,她就想通过这些文达人的服饰反映文达人的生活,文达人就是这个样子。她说,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达文化也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现在大多数文达人不再穿着民族服饰,不再延续祖先的信仰,但是她的非洲梦就是保留多元化的非洲文化特色,她也祝愿中华民族能通过自身的伟大复兴,传承自身的民族文化。
图为Tshivhilwi小学,即将参加学前班毕业典礼的学生们。
下一篇:南非“黑白”群体收入差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