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持人刘欣就不久前出版的《南非人眼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书专访作者谭哲理。采访内容摘译如下:
CGTN:来自南非的谭哲理(Paul Tembe)博士认为中国为南非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治理典范,非洲国家可以从中国的成功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谭哲理博士是南非大学语言学和现代语言系的高级讲师和中国问题研究员,在其新书《南非人眼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谭哲理博士详细介绍了他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学到的宝贵经验。据我所知,这本书可能是第一本从南非角度,甚至是第一本从非洲角度解读习近平思想的书。请问谭哲理博士,是什么促使您写这本书,为什么您认为有必要写这本书?
谭哲理:我认为2012年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自那以后,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不断增强,中国范式开始走向世界。我想知道是什么带来了中国的成功,以及非洲可以从中国的成功中借鉴哪些发展经验,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
CGTN:您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四卷厚厚的书,执政理念涵盖了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国际关系、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您是如何将这么多内容浓缩到一本书中并将其与南非实际结合起来的?
谭哲理:首先我通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书的全部内容,包括你所提到的那些部分。我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国家治理,因为这是所有四卷书的主题。中国政府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府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政府着眼于长期战略,并将这些长期战略分解为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例如,目前正在举行的中共二十大是在第14个五年计划的背景下进行的。此次大会回顾十四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非洲能否摒弃所谓民主选举制度带来的短期式发展模式,而能够像中国一样着眼长远。在所谓的民主制度中,即使政府能在四年任期中取得一些成就,但四年后政府换届,新政府的执政理念可能完全不同。我认为这是非洲国家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制定长期规划并要有充分时间予以落实。
CGTN:您刚才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中国的发展建立在非常扎实的基础上,这是中国能够在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实现巨大发展进步的关键要素。您认为中国的经验中有什么是非洲国家可以借鉴,并且是可行的?
谭哲理:在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人们看到的是,政府任期只有四年或五年,他们只有时间做规划和制定政策,却没有足够时间来实施这些政策。而当一届政府任满,新政府往往带着自己的政策计划上台。有些国家,特别是非洲大陆前殖民地国家,仿佛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一样,无意识地运行,对于国家要走向哪里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设计。纵使有心建设一个繁荣发展的非洲,但在短短四年或五年任期内是不可行的。这就是我在书中的观点。
CGTN:我们不批评任何人,也不鼓励非洲照搬中国经验。但如果非洲不打算改变政治制度,如何在目前的政治制度下实现政策的长期一贯性,又如何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呢?
谭哲理:虽然政府每四、五年换届一次,但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市场。实际上,管理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是市场。如果政府不对市场进行管理,任其自生自灭,那就会生出种种问题。在中国,政府会积极调节、平衡市场竞争与社会公平,最终目的是让发展果实惠及人民。以贵州为例,贵州曾经是中国第二贫穷的省份。但在过去几年里,贵州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大旅游,现在该省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中游。当今世界高度发达,我们不能任由市场自行运转。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改变政策,以使政府能够进行治理。
CGTN:我一直在和我的朋友讨论,现代化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中国人不是穿着西方服装长大的,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传统服装、家庭结构,但随着现代化深入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像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有西式的房子、汽车,我们开始穿西式的衣服,流利地讲外语。我想中国人民肯定是想走向现代化,但我们有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对此您如何看?
谭哲理:正是如此。我在中国有过多次旅行和生活的经历。我想说,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失去他们的文化。每当我读到来自中国的讲话或文章时,总能读到一些古语或古诗,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某个朝代。习主席的书中也有大量的引经据典。在中国公务员考试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考察正确使用中文的能力,因为正确使用中文是文化的基础,而且中国人很喜欢引用一两千年前古代哲学家的话。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是最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中国总是在研究历史,以便知道今后往哪里去,即使中国在现代化方面向西方看齐,它也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可以说,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好地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英文采访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