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谭哲理在南主流媒体《比陀新闻报》《水星报》《开普时报》及独立传媒网站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中国减贫成就,认为中国减贫治理模式值得包括南非在内的各国借鉴。全文摘译如下:
2020年,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取得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立在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就之上,目标是减少每日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为女性和年轻人提供体面的工作。通过实现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树立了新标杆。在庆祝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宣布,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提高了9899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让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摆脱了每天靠1.25美元维持生活的困境。
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中国创造了减贫治理的样本。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中国赋予了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在内广大中国人民实实在在的个人和集体人权。中国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世界各国可以从中国创造的“奇迹”经历中吸取哪些有益经验?
首先,中国提出并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其核心是制定为穷人提供充足食物和衣服的政策,并力行普及基本医疗服务、九年义务教育和安全住房。到2020年,中国实现了94.8%的入学率和99.9%的医疗参保率。中国的平均寿命从1981年的68岁增长到2018年的77岁。其次,中国重视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08.6万公里,其中贫困地区达110万公里。中国还在98%农村地区配备了光纤通信和4G技术并普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电子商务。
中国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不是靠“奇迹”,而是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数十年努力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的创新政策和计划侧重于增加农业生产和粮食自给自足。中国早期改革致力于引进和改善基础设施,包括在灌溉、排水系统、道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接入方面进行足够的投资,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鼓励服务部门在农村地区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
从邓到习,在长达40年的结构性改革后,中国成功使8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成为激励世界各国的典范。中国的成功之处在于具有果断的领导力,法律和政策的连续性,自下而上的人民赋权,稳固的政府间关系和私营部门伙伴关系,以及政治、地理、技术条件等。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减贫治理体系。
南非复制中国消除一切形式贫困的模式并非不可想象。与所有发展和转型目标一样,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超越意识形态和党派利益、专注于实现目标的果断领导力。第二,赋予公民解放自己的工具,使他们不再依赖社会救济。第三,调动私营部门参与的积极性。
中国的成就可喜可贺,但仍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正如习主席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