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实
他们用生命,体验世上最危险的境遇。
他们用文字,标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他们用声音,记录下全球生动的故事。
他们用青春,见证着中国成长的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全新推出《记者视界》栏目,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资深记者,讲述亲身经历新闻事件背后的难忘瞬间,探寻新闻背后的人生。
从大西洋到印度洋,从好望角到赞比西河,她的身影活跃在南部非洲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从南非国父曼德拉的世纪葬礼,到津巴布韦的普通女工,她时刻关注着南部非洲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人的故事。本期《记者视界》讲述者:环球资讯前驻南部非洲记者刘畅。
亲历曼德拉葬礼
记者在南非联邦大厦门前做曼德拉去世报道
2013年12月5日,是我抵达津巴布韦的第25天,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医院因病去世,享年95岁。曼德拉的去世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作为他的粉丝和一名中国记者,我在他去世的第三天赶到了他的故居。
曼德拉门前载歌载舞的民众
只见各种肤色的人们正在曼德拉门前载歌载舞,邦格祖女士是悼念人群的领唱。她告诉我,当年黑人是白人的奴隶,他们劳苦工作,却无力给儿女更好的生活,她的父亲就是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之后第一位被绞死的黑人。是曼德拉推翻了这种不平等的种族制度,所以她要用歌声表达她对曼德拉的热爱。
曼德拉家门前的花束堆成了小山
各种肤色的人们在追悼会上跳起整齐的舞蹈
南非政府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足球体育场为曼德拉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追悼会。曼德拉的葬礼又被称作是“世纪葬礼”,全世界91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听闻曼德拉去世,都放下手头的政务赶到南非。
比勒陀利亚联邦大厦门前排队瞻仰遗体的民众
曼德拉的遗体被陈列在联邦大厦三天,供普通民众参观。为了看曼德拉最后一眼,很多民众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赶来,派上三天三夜的队伍,只为了看他们的国父最后一面。
曼德拉身穿标志性的褐色衬衫,躺在深棕色的棺椁里,棺椁的一半被白布覆盖,人们只能透过棺椁的玻璃看到曼德拉的上半身。曼德拉面容平静安详,像是睡着了一样。
瞻仰曼德拉遗体的队伍排到了几个街区之外
瞻仰的民众太多,人们只能从棺椁两侧缓缓走过,不能停留。不少人在看到曼德拉的遗容之后,激动地痛哭起来,有的人甚至哭倒在地,被警员搀扶着走下台阶。
一位南非白人妇女佩雷拉哽咽着对我说:“我非常激动!我一直希望亲眼见到他,却没想到,直到他去世后才见到他的容颜!他是我的英雄。我要向敬爱的领袖道别了。我再没机会亲自握住他的手,问候他了。一切都太晚了!”
我的非洲亲人玛利亚
玛利亚在东坡莎娃山上
在我驻站的时光中,交往最多、感情最深的津巴布韦人当属记者站的女工玛利亚。到2016年为止,玛利亚已经为国际台的驻津记者站勤勤恳恳地工作了30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记者们来了又去,只有玛利亚一直驻守在站里,悉心照料着记者站的宅院,忠诚地守护着一个个远离家乡的记者们。我总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玛利亚才是记者站的主人。
我和女儿为玛利亚过60岁生日
在三年半的时间里,玛利亚日夜与我作伴,她是我生活与工作中的好帮手、好老师、是我无话不谈的忘年闺蜜,是我在津巴布韦的亲人,甚至她还在一场火灾中救了我们全家的命。我一辈子都忘不掉她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