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如何与警察相处有门道
【环球时报报道 驻瑞典、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谈易何 纪双城 青木 钟家钰】编者按:中国一家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的事件近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如何与国外警察打交道,如何在海外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到欧洲旅游、探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一不小心就“躲不了”和当地警察有所接触。这对赴欧的中国游客或当地华人来说,也成了一门“必修课”。各国警察有不同的执法风格、执法力度,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有在海外为华人维权的专家就建议,和外国警察打交道时,要彬彬有礼,不卑不亢,遇到分歧时可以多留证据,但切忌大声争辩,更不要对警察指手画脚,以免加深误会,带来更多麻烦。
在瑞典:觉得警察不近人情,也要控制情绪
“瑞典警察强调在执法过程中突出程序正义,这本无可厚非,但除了极少数懂得变通的,大多数瑞典警察并不擅长在警察条例规定范围内灵活使用自由裁量权,因此执法风格显得略微刻板,从重视情感的中华文化视角审视,瑞典警察执起法来未免显得不近人情。”在瑞典生活近30年的华人刘波和《环球时报》记者这样开门见山地谈起自己的感受。
谈到这次中国游客一家的遭遇,刘波建议,在瑞典出行时因与他人产生冲突引来警力介入后,最好在警察到场后保持冷静,说明事情缘由,并帮助身边的老人、孩子控制情绪,因为哭闹行为容易让瑞典警察产生对当下情形的错误评估。
据了解,在瑞典,如果你对警方处置不满,想投诉警察不当执法,警方会在受理投诉后将案件相关信息转至“独立公共检察办公室”。为保证调查独立性、完整性不受干扰,该机构归检察机关领导,同时负责处理有关瑞典检方、法院、议会等拥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及相关个人涉及的案件,并直接向瑞典总检察长负责。但“独立公共检察办公室”仅会就警察执法行为是否符合瑞典法律作出裁决,而不会判断当时执法行为是否恰当。
事实上,瑞典“独立公共检察办公室”对警方争议行为作出合法裁定后仍引起民愤的事件时有发生。如瑞典《晚报》报道过,2015年3月,一名55岁的土耳其男子被瑞典警方怀疑贩卖毒品,在被收押审问6小时后,因无切实证据释放,但释放地点却是林地公墓,理由是该男子“情绪激动且有袭警倾向”。当时该男子向押送他的警察表明身体严重不适,但警察却向指挥中心汇报完其不存在健康问题后扬长而去。10分钟后,该男子因心脏病死亡。一年后,瑞方调查裁定涉事警员执法过程无过错,引起该男子家人和土耳其裔社群的强烈不满。2017年,瑞典马尔默市一对夫妇正在厨房做早饭,数名武装警察突然破窗而入。后来警方发现搞错地址,然而由于受到惊吓,家庭主妇流产。对此,瑞典警察仅是道歉而已。
瑞典警察机构隶属司法部,现有约3万名警察在职,2015年,为应对恐袭威胁,瑞典警察局开启架构整合,将原先21个地区性警局组合成一个统一整体。本次调整在后续过程中引来争议,瑞典国内一些声音认为调整后警方行政效率不升反降,破案率低迷。在难民危机冲击下,瑞典警力不足的短板也日渐凸显。今年8月,瑞典警方错手将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当成毒贩射杀,最后的解释是“涉事警员资历浅,没经验”。
在瑞典,针对中国游客与华人的偷盗现象十分猖獗,中央火车站、北欧百货商场及名品街为偷盗案件高发地带。有华人发现家中被盗后打紧急报警电话“112”,瑞典警察接起电话后首先询问“当前是否面临人身安全威胁”,在确认他没有生命危险后,警方表示已将所述情况登记在案。但让这位华人不解的是,直到次日下午警察才上门。
在德国:想投诉警察,先收好证据
“警察最受德国人的信赖!支持率83%!”这是今年初德国民调机构佛罗萨进行的一项民调的结果。调查显示,警察再次成为最受德国人信赖的职业,超过医生、大学教授。许多德国民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平时见到警察会“敬畏三分”,因为警察代表着国家的司法,警察执法时,他们一定会配合。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德国电视一台“美因茨报道”栏目7月公布的另一份民调结果则显示:九成德国警察不当执法指控不被立案!这份由德国波鸿大学犯罪学家和法学家鲁托比亚斯·辛格尔斯泰恩领导完成的调查报告,分析了2010年至2016年德国检察院相关机构处理的1万多起诉讼。其中,2016年德国检察院共收到2383份针对警察不当执法的诉讼,但最终2132份诉讼没被立案,立案率仅为10%左右。而最后受到检察院正式指控的执法不当行为仅占3%。
在德国,有的华人也有与当地警方打交道的不愉快经历。家住沃尔夫斯堡的黄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他到一家电器连锁店买了一台电脑,结果发现是返修机,去店家换了一次还是返修机,于是要求退货,却遭到店主拒绝和辱骂。双方争执不下,店家叫来当地警察,结果警察不由分说将黄先生强行撵出店门,押他到警察局,并盘问几小时。
在德国生活多年的张先生悲观地说:“遇到这样的事,你去投诉警察也没有用。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几例平民告警察成功的例子。”究其原因,进行相关民调的辛格尔斯泰恩教授认为,如果警察行为是合法的,一些指控的确不能立案。而绝大部分德国警察不当执法行为不被立案调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证据。在调查中,当事警察往往不愿作证,指控另一名同事。
柏林资深警察马库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德国和欧洲正处于安全危机中。由于警察工作任务重,经常要加班,加上收入不高,特别是年轻警察月薪一般在3000欧元左右,造成警察队伍人员短缺。因此,如果警察不当执法,高层也不会轻易惩罚。但马库斯也表示,警察执法时有许多规定,民众可以依法监督。他举例说:“如果当事人认为警察行为不当,可在事后投诉。即使只是很小的事情,如警察称呼‘你’而不是‘您’,都可以构成投诉的理由。”
德国警察执法要遵照“强制程度最低”原则,如对民众进行身份证件检查,必须给出具体检查的理由,之后不能无故就将当事人带到警察局。马库斯说:“在德国,对女性进行搜身时,只能由女警检查;如果当事人攻击警察或其他人、反抗或者损坏东西、试图逃跑、自残甚至自杀时,警察才可以将其控制;只有当事人抵抗警察时,警察才能用手铐或警棍等。”
德国警察暴力受害者咨询中心专家安德莱亚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发生警察不当执法行为时,受害者一定要冷静。首先,应记下警察和警车的号码,找到可能的证人,记下他们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证据越多越好。其次,如果被警察逮捕,除姓名等基本信息外,不要再透露任何其他详细信息,其间可致电辩护律师或大使馆等机构。不要被警察吓倒,可以拒绝作出任何陈述,不要签署声明。如果被殴打或虐待,立即去看医生,对伤情进行确认。
在英国:别怕英语不好,该报案就报
英国警察一向以礼貌恭敬、服务周到著称,遇到游客问路,有的还会像向导一样把问路者带到想去的地方。但近些年,英国警察声誉有所下降。英国独立警方投诉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约1/5的英国警务人员曾被投诉,其中有的是因为态度“粗鲁、不耐烦”,有的是因为办事不力。究其原因,与英国警务预算逐年下降、一线警察数目减少有一定关系。在英国,现在很少能看到警察还像以前“情侣散步”那样,男女搭配上岗执勤了。
英国最近几年的盗窃事件增多,当地警察的应对态度让人担忧。许先生生活在曼彻斯特,今年5月装修新买的房子。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施工的房子被窃贼3次光顾,大量建材和工具被盗。许先生向当地警方报案,结果打通电话后却被警方“数落”了一通,认为这种事情不值得拨打紧急号码,让警察跑腿。地区警方最后虽然同意受理,但居然为许先生预约的是一个月后见面,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英国国会跨党派华人事务委员会2013年用一年时间对全英华人社区发出2500份问卷,调查有关与警察相处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不会说英语的华人当中,仅有2%的人表示对警察非常满意;在能说英语的华人当中,满意的比例超过80%。报告说,一些华人因为英语不好,怕麻烦而不愿意报警。但实际上,在英国,中国游客或华人遇到紧急情况或认为危险的事情,还是应及时报警求援。来伦敦探亲的王先生在女儿居所后院田间,无意间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铁饼状物体。由于女儿住的地方,二战期间曾被德军轰炸过,王先生怕是当年留下的炸弹,连忙给女儿打电话要求报警。不到20分钟,当地警局就派来4名警员,结果发现可疑物体只是英国市场上早年销售的一种晾衣设备。虚惊一场,但伦敦警方的效率和耐心,给王先生留下很好印象。
谈到中国游客和华人如何与英国警方更好互动,伦敦华人社区代表胡沛成认为,首先要更多了解自身权益以及警方的职责,不要因为语言障碍,就回避双方的交流。其次,要明白英国警方也在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宣传自己的执法工作流程,希望能与中国游客以及当地华人有更好的交流,毕竟社会治安的稳定,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出力。
在美国:警察面前别太自卑,也别高傲
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并因长期帮助华人维权而荣获“大华府2015年度杰出华人”称号的钟家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何与当地警察打交道是中国游客去欧美等国旅游前需要简单学习但又非常重要的常识。
钟家钰在他的《美国行车宝典》中多次提到华人与美国警察打交道的经验教训,比如首先要做到彬彬有礼,不卑不亢。钟家钰说:“如果在警察面前太自卑,会显得软弱,容易被人欺负。太高傲了,容易触怒警察。如果外语不够好,尤其要注意与警察交流时不要引起误会,否则自找麻烦。”他表示,不要假定警察会歧视你,虽然应该对此有所防范,但不能表现出过分怀疑,除非有明显证据。遇到问题,需要表现得合作,而不是对抗。如果发现警察有明显错误,当场礼貌地提出,但不要大声争辩,不要指手画脚,更不要用威胁的口吻或手上拿着东西怒气冲冲地说话。因为美国的警察可以合法地使用武力。
钟家钰还建议:“任何时候,问清楚警察让你做的事情,如果命令并不离谱,就应遵守,以免发生误会、冲突甚至造成误伤。如有不同意见,现场无法说服警察,继续争辩已没有意义,那么多拍照片、多收集证据,平安离开现场是要点。事后再找专家来帮忙,仍然有机会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