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侨声报》)
中国侨网11月22日电 西班牙《侨声报》发布了由张自如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海外留守老人苦,都是华人封闭社交圈的错》,讲述了封闭的华人社交圈,使在海外生活的老人时常面临孤独的困境。文章摘编如下:
海外生活,有其特殊性,老人不适应,年轻人同样不适应。老人自杀,并非因为是不适应社会文化导致的,而是老人在海外生活的朋友圈。美国老人逗留机场三天事件,与其说是海外老人不适应海外生活,还不如说是海外华人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家老人。
随着移民海外的华人不断增多,中国的留守老人,从孩子在其他城市打工,变成了孩子在外国打工。本质上都是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孩子的留守老人。无论是农民工到大城市打工,还是高知人群到海外打工,最终都会面临“家里老人如何安置”的问题。
西班牙人对中国“留守老人”的问题表示不理解,既然你们中国人那么看重家庭,那么有家庭观念,为什么会把父母丢在遥远的乡村,一年只能和父母相聚一次两次?<
社会福利体系不同,劳动力市场资源不同,导致了西班牙和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巨大差异。西班牙人有周末回家看父母的习惯,如果外出务工的中国人,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到家,估计也可以做到每个周末回家看父母。可是,中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趟家要一两天,同时还存在各种支出的问题。
同样让西班牙人不能理解的是,许多华人夫妻,把孩子生下来之后,把孩子送回国内让父母照顾,自己却留在西班牙打工。
当生存和满足基本生活是主要任务时,如何谈得上生活质量?但是,不管赚的钱是否足够在国外过上小康生活,时间一年一年过去,父母会越来越老。海外华人面临着一个抉择:要么接父母过来,要么自己回国!
接父母出国生活的华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打工者,而这部分打工中者,又有一部分经济情况并不宽裕。在经济相对不够宽裕的人群中,老人的生活也是简单而枯燥的。
对于中国勤苦耐劳的老人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或许海外生活没有国内麻将广场舞那么丰富,但对老人来讲,更重要的是离子女儿孙近。于是,许多老人尽管对海外生活一无所知,依然义无反顾的来到海外子女的身边。
那么,这些生活在海外的老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是文化差异吗?不全是!
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几乎七成都是不能流利使用居住国语言的。在西班牙,能够流利使用西班牙语的年轻打工者并不多。年轻人没有语言能够生活,因为西班牙有庞大的华人群体。在华人聚集区,根本不需要懂外语。中国的老人来和子女居住,对于基本的生活出行,并不会因为语言不通而有任何障碍。
诚然,海外没有国内那么多的亲戚和老同事,来海外生活,必须重新结交新朋友。老人到哪里去交朋友呢?
在了解海外老人去哪里交朋友之前,我们不妨问问:海外华人去哪里交朋友?
海外华人的朋友,基本上是同事。然后就是几个老乡扎堆互相介绍而来的朋友。相对来说,朋友圈都比较小。如果同事不多,朋友自然很少。
父母来了,不可能把父母介绍给自己同事,如果恰好自己的好朋友或闺蜜的父母也在海外,两家父母还可能成为朋友,否则,父母是无法结交到朋友的,只能成天守候在家中。
所以,导致海外老人孤独的症结,不是老人和当地文化格格不入,而是华人封闭的社交生态,让老人们很难交上朋友。
扎堆封闭的华人社交圈,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种模式。随子女移居到另外一个中国城市的老人,或许可以在晨练、遛鸟时结交到同样无聊寂寞的老人朋友。而在海外,除非遇到同样寂寞的华人老人。
在老人自己苦苦寻找朋友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是否操心过?
中国人封闭的社交习惯,因为掌上社交,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我坐在你旁边,你却在微信上和别人聊天。春晚总在呼吁“常回家看看”,就算和父母住在一起,却从未真正关心过父母的需求。
海外留守老人的苦闷,不是文化融入的问题,而是中国人没尽“孝道”在海外的真实写照。(张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