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塞尔多夫中国文化节上,德国小朋友体验中国篆刻。记者 王志远摄
编者按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语言、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极大地满足了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需求。截至去年底,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以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中国,感知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宣传中国的作用。孔子学院为中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拉近了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德国:读懂中国故事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
今年,在德国设立的第一批孔子学院将迎来10岁生日。“德国现在每年约有3万人学习汉语,越来越多德国高校开始设立汉语师范专业”,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董琦说。目前,德国共有16所孔子学院,分布在柏林、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和纽伦堡等德国主要城市,其中在哥廷根设有全球首家学术孔子学院。
截至2014年底,全德11个联邦州都设有汉语教学大纲。据德语区汉语教学学会2015年的最新统计数字,全德开设汉语教学的中小学有310所,其中73所中学把汉语作为正式学分课程及高中毕业会考科目。此外,还有100所提供汉语课程的业余大学,25所德国高校设汉学或中国及东亚研究专业,共设教授席位约50个,汉学专业在校生约3000人。
柏林天文馆旁的小学里就有汉语课堂,该校负责汉语教学的老师严一玲说,学校2011年创办了中德双语全沉浸式教学,2013年开始开展“感知汉语”项目,中间有很多新的尝试和变化,得到了家长的支持,该校的汉语课已经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学生非常喜欢。
针对处在学习外语最佳年龄段的小学生,德国各地的孔子学院纷纷设立“汉语体验日”,邀请德国小朋友通过有趣的活动感受汉语。从学习用毛笔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开始,许多德国小朋友慢慢喜欢上了方块字。
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从2007年开始与杜塞尔多夫世界童话周组委会合作,将独具特色的中国童话带给德国小朋友。今年的读书节上,德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比尔吉特·菲兹为德国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龙女与三郎》《夜明珠》《冬眠的龙》《独角牛》等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传说。
了解了中国的童话故事,下一步就是学会如何理解与讲述德国版的中国故事。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于2013年成立了大学生话剧团,这些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年轻人,根据中国热播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排演了话剧《甄嬛传——华妃之死》,上演后获得了观众们的热烈反响。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在今年举办的中国学生学者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推出了德国学生表演的话剧《梁祝》。该院院长徐艳说,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强化学生汉语运用的能力。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和表演,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可以说,这些热爱汉语的德国年轻人,通过打造中国故事的德国版,不仅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英国:掀起“中国文化热”
本报驻伦敦记者 蒋华栋
“最喜欢的球队是河南建业、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河南烩面、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亲自去安阳看甲骨文”。如果单是听了这一段对河南充满眷恋的中文表述,人们很难相信这段话出自一个北爱尔兰大男孩口中。肖恩·卡宁汉姆对记者说,自己去过美洲、非洲和欧洲的很多地方,但在中国河南生活工作3年是他最棒的决定。这段经历也使得肖恩和中国文化、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肖恩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英国并非个案。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上的一系列高层活动,也展现了近年来中国文化在英国民众中的推广效果。2015年10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在兰卡斯特大学研习中文多年的康可在全英孔院课堂年会开幕式上朗诵了习主席1990年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康可和肖恩的例子是中国文化在英国传播的缩影。近年来中英双边关系多维度快速推进,由此催生了本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语言的诉求。中英双方通过教育合作、人员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化在英传播。其中,最重要的例证就是英国境内孔子学院和课堂的快速发展。国家汉办驻英办事处主任陈同度向记者介绍,截至2016年一季度,中英两国大学、中小学在英国合作建立了29所孔子学院和134间孔子课堂。
为了满足不同民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也日渐丰富多彩,不少具有专业特色的孔子学院得以成立。其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内设立了全球第一家商务孔子学院,为英国开展对华业务的商务人士了解中文与中国商业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伦敦南岸大学内部设立了全球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传统中医,并与本地大学合作开展针灸课程教学;伦敦大学内部设立了全球第一家舞蹈和艺术孔子学院,向艺术专业学生和民众介绍中国专业舞蹈艺术和文化。
陈同度表示,近年来,英国孔子学院布局合理、分类清晰、重点突出的特色不断强化。其中,在中英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利兹大学、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相继建立了商务孔子学院。随着英国本地中小学对普及和了解中国文化需求的上升,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分别建立了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苏格兰中小学孔子学院和阿尔斯特大学孔子学院。
当前,汉办驻英国办事处正在谋求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升级,迎合当前两国官方和民间关系发展新需求。陈同度表示,当前汉办英国办事处已经实现了孔子学院优秀学员与中国银行等在英中资企业的实习就业对接。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对接规模,使得懂中国、讲汉语的英国本土学生,能够在英国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参与推动中英经贸合作未来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民众爱上中国
本报驻塔什干记者 李遥远
坐如钟聆听知识,目如炬紧盯板书,不时读书声琅琅,常伴笔触音“沙沙”……这是位于丝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孔子学院内,学生上汉语课的真实情景。塔什干孔子学院由中国兰州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于2005年共同建立,是全球最早签约、中亚最先开设的孔子学院。这家孔院自揭牌至今已走过11个年头,累计培养汉语爱好者5000余人。
中乌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历史纽带培育的先天亲近感和中国快速发展的后天吸引力在乌掀起了“汉语热”和“中文风”。“当地人学习汉语的初衷不尽相同:有人纯粹热爱中国及中国文化,有人致力成为外交官,还有人希望从事中乌贸易……他们来到孔院后,从学习语音、汉字开始,再逐渐接触中国文化,随着学习日益深入,对中国的了解愈发清晰,了解中国的意愿更加强烈。”塔什干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邸小霞说:“学生不仅能通过孔院的汉语学习、中文书籍、各色中国元素初步接触中国文化,还能通过申请奖学金到中国亲身感受认识中国。”
如何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让当地人多了解中国?在过去11年的发展中,塔什干孔子学院探索出了门道。除了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外,塔什干孔院还在“教材本土化”上做文章,编写了乌语版汉语教材、中乌语对照版谜语、常用会话等“接地气”的书籍,教材中母语和中文的结合让学生学得更轻松、理解更到位,趣味与知识的融合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远不止是语言学校,更是当地的中国文化中心。每年,塔什干孔院都会定期举办汉学暨“丝绸之路”文化研讨会,邀请中方中亚研究专家和乌汉学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谈中乌、聊文化。
“前不久,塔什干日语中心和韩国驻乌使馆都主动与孔子学院联系,希望孔子学院助其开设汉语课。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也希望孔子学院派老师过去上课。”邸小霞说,虽然开设课堂和教学点并非易事,但孔子学院仍希望把课开起来,并通过这些方式扩大影响,让更多人学习汉语。
南非:文化交流正当其时
本报驻比勒陀利亚记者 蔡淳
20岁的白玫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仅仅2个多月,就已经能够用字正腔圆的中文表达——“我喜欢武术,我喜欢中国,我渴望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像白玫这样被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的学员,在南非还有很多。据了解,截至目前,南非境内已经成立5所孔子学院,“最年轻的”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运营刚过一年,注册学员已经达到357人。约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吕建高说,学院开设了《基础汉语》《HSK汉语》《商务汉语》《旅游汉语》《快乐汉语》等课程,还引入了书法、太极、棋艺、剪纸等文化课程,深受学员们欢迎。不少当地中小学校主动上门联系,希望学院安排老师到他们的学校开展汉语教学。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南非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这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据吕建高介绍,去年学院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4场,吸引逾5000名南非民众参加,在当地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佳节,约堡大学孔子学院还主动“请进来”,组织文化活动,邀请当地民众感受中国节日氛围,并向他们推介中国文化。
在助力中国企业开展本地化经营方面,孔子学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中资企业有一大半是南非员工,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中外员工间难免会有沟通障碍,不利于工作。”吕建高表示,针对“走出去”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学院“量身定制”了一套针对外籍雇员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中南之间的语言与文化差异,明显增强了企业的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吕建高表示,南非正日益兴起“汉语热”,推广中国文化正当其时。从大环境看,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重要的“催化剂”,南非基础教育部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就是有力佐证。此外,中南之间贸易联系不断加强,让南非不少企业界人士意识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吕建高满怀信心地说:“相信约堡大学孔子学院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也相信南非的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推广工作能够迈上新台阶。”
美国:中文教学本地化
本报驻纽约记者 张伟
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与美国大学理事会、亚洲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全美中文大会日前在芝加哥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1300多名教育官员、大中小学校长、汉语教育专家与教师在会上交流汉语教学经验。
与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非常期待一年一度的全美中文大会,因为能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了解中文教学最新动态,进一步提高中文教学水平。全美中文大会的快速发展,反映出中文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教育界为培养美国学生适应全球化世界所作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立于1926年的华美携进社是中美两国教育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见证者。华美携进社孔子学院(简称“华美孔院”)院长廖申展表示,借助多年中文教育传统优势,华美孔院注重更多地组织或参与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深入社区。每年春节与中秋节前后,都要举行大型的家庭开放日活动,成为华人在纽约展示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针对社区的活动包括中国美食、绘画、戏剧、手工制作等深受美国儿童与家长欢迎的内容,除了借助传统的教育与传播方式,华美孔院近年来也注重应用网络科技,开展网络教学,借助脸谱等社交网站推送活动信息。最近也考虑利用微信平台推送活动信息,建立“中文教育与活动生态圈”。
廖申展告诉记者,华美携进社自从与孔子学院结缘10年来,见证了美国中文教育迅速发展的10年。孔子学院根据美国学生的特点,美国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制定适合本地的教学方法,为美国学校特别是公立教育系统培训了大量中文老师,中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目前,中文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全美目前已有108所孔子学院、495个孔子课堂,有约40万学生在学汉语。
芝加哥市副市长史蒂文·科克表示,芝加哥每年学习汉语的学生约1.3万名。他说,学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学汉语的美国学生可望成为未来芝加哥加强与中国联系的“大使”。
下一篇:唐人街“没落”背后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