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美珍和她的爸爸在委内瑞拉(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不记得上次爸爸是什么时候回来,好久好久了。我出生的时候,爸爸就不在家,爸爸很少陪我,我都快记不清长什么样子了。”当6岁的小朋友杨美珍说出这句话时,很多观众都在电视机前流下了眼泪。
这是近日大受好评的纪实真人秀《中国爸爸》里的一幕。包括杨美珍在内的16个孩子,远赴俄罗斯、赞比亚、古巴、阿联酋、巴西、斐济、斯里兰卡等10个国家,踏上了不同寻常的海外寻父之旅。他们的爸爸是谁?为什么要去找爸爸?当所有问号得到解答后,这个节目带给人们的是不一样的感动和敬意。
关注不一样的群体
近年来,荧屏上与“爸爸”主题有关的亲子节目很多,大部分明星云集、以娱乐为主。即使在如此激烈的亲子节目竞争中,由世熙传媒和四川卫视联合推出的《中国爸爸》,还是给当下的真人秀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首先,这个节目关注的“爸爸”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明星,是普通老百姓,是中国外派的海外务工人员。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至2014年10年间,中国外派和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60万余人。
正如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一样,在海外务工的工作人员身处异国他乡,与家人长期分离,除了要克服沟通、饮食等生活问题外,还要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十分艰辛。比如小朋友杨美珍的爸爸杨经伟,是中国中铁的一名工作人员,从2009年开始参与中国在委内瑞拉的高速铁路工程,因为在遥远偏僻的异国他乡工作,他甚至连女儿出生都没有回家。
“这个节目是用平民的角度和一种朴素的呈现来讲述一个中国的故事。”四川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刘萌说,“这个故事不仅内含亲人分离的痛,还包含着中国工人为家国梦想的付出,延展开的还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艰辛。”
事实上,中国外派的务工人员加上亲戚朋友,涉及面可能是几千万人的群体。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事业部副总经理表示,这个群体一直默默地在奉献,然而并没有被特别的关注。《中国爸爸》关注到这个群体,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被遗忘,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支持。
表现不一样的情怀
作为一档纪实真人秀节目,《中国爸爸》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呈现,塑造了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爸爸”的群像,揭示了海外工作人员的艰辛与贡献,还以“父子团聚”为主线,用温情的手法刻画了这些家庭为了国家繁荣、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这种通过捕捉日常细节来传递正面价值的表述方式,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表示,《中国爸爸》这个节目做得好,在于节目用艺术的手法解读了多重社会关系,其中就包括国家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国家、家庭、家教和家风在这个节目中都有体现。这个过程当中,父亲对孩子的家教是遥而可及、润物无声的,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亲的性格,这些都是宝贵的。
中国中铁宣传中心主任曹艳春认为,这个节目从始至终贯穿一个主线,就是家国情怀。把我们工人阶级的形象和这种情怀紧紧结合在一起,把国家的大爱、家庭的小爱、父母对子女之间的爱紧紧融在一起,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地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指出,《中国爸爸》“是一个特别好的创意”,特别是节目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对国企形象的传播,以及对中国精神的传播,体现了多角度的正面价值。“已经超出了一个电视节目原来可能想打造的目的,已经变得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了”。(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