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1点 针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海外华人参政热潮,美国《星岛日报》日前刊发评论文章指出,华人参政豪情壮志已具备,参政者更需掌握策略,才能马到成功。
评论指出,华人参政热在海外方兴未艾,历久常新,虽说胜败机缘因时因地而异,但议政及准参政者往往热情有余而策略不足,以致到头来徒劳无功。
就以英国为例,尽管下届大选尚有差不多一年时间才到,一些主要的华人议政团体刻下已摩拳擦掌,锐意支持西南部一选区的一位华裔候选人进入国会,成为有史以来首位下议院议员。与此同时,他们还定下宏伟目标,要在大选之前动员15万华人登记为选民。
似此豪情壮志,无疑值得鼓掌,若能马到功成,更会是一时佳话。然而不但二者本身均存在不少的变量,而且英国的客观人口政治环境因素都绝非“大举支持”运动的主观愿望所能左右,对此加以无视,无异盲人瞎马。
评论称,试看美、加、澳洲的华人参政场景。由于这些国家华人人口较众,多地都分布较大的华人小区,华人选民的基数较大,因而华裔参政候选人若获华人小区的支持,其胜选的机会亦随而增加。而这亦自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华人候选人只要能胜选,往往会刺激或鼓励更多华人做选民和在选举时参加投票,华人选民的人数亦告壮大,而且每每甚至能出现华人选区,从而也造就更多华人当选,扩大华人在政治上的声音。
反观英国以至欧洲,华人人口数量有限且居住相对分散,纵有华人小区也鲜具规模。以伦敦华埠为例,看似华人集中之地,然而实际上在此出入的华人虽多,十之八九并非在此常住,试问又怎能形成对本地政务以至选情有影响力的选民基础呢?
最后,评论表示,事实上,华人一旦参选,他或她的选区通常都不会有众多华裔居民以至选民,也因此,华裔候选人都难以指望美、加、澳洲般的较大华人小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