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现状
1.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1990-2003年,我国投资非洲的企业大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实力强、管理科学和信誉好的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对非洲投资的中坚力量。自2003年起,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非洲。随着民营企业比重日益壮大,我国对外投资主体呈现多头并进、百花齐放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在非洲投资的2000多家中国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只有200多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来自于民营企业的投资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更多规模稍小、但同样对非洲充满兴趣的中国中小企业则选择“组团出海”的形式寻找商机,降低投资风险。
2.投资规模
在世界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埃塞俄比亚政府、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中非发展基金联合主办的对非投资论坛上发表的报告显示,以2013年为例,我国对非投资中制造业占15%,建筑业占16%,金融业占20%。但如果仅计算对非绿地投资,2003-2014年,我国在制造业领域投资了77个项目、合计133亿美元,在所有对非投资领域中排第一位。
3.投资领域
(1)在行业上,我国对非洲制造业投资呈现从纺织、服装等单一产品结构向汽车、家电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扩散的趋势,投资领域日趋多元。
(2)在区域上,与非洲开展产能合作,重点是东部非洲国家。原因有三:一是东部非洲人口平均密度在非洲各大区中最高,而且人口增长速度快,出生率高,人员就业需求旺盛、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二是目前东非国家第一产业占比普遍较大,发展制造业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诉求强烈,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工业产值占GDP总值近20%,高于非洲整体水平。三是东部非洲在地域上是距离我国最近的区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为东部非洲地区带来大量的合作机会,同时有效降低东部非洲产业基地兴建的成本。
4.制造业领域投资顺应了非洲国家需要
(1)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宝贵经验对许多非洲国家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2)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特点适合非洲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的许多产品在非洲各国拥有广泛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2007年,非洲国家从我国进口的前十大类商品全部为工业制成品。其中,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三类轻工产品合计出口101亿美元,汽车、摩托车和电话机等五类机电产品合计出口40.3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我对非出口总额的27.1%和10.8%。我国制造业产品物美价廉,实用性强,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产业转移的形式实现部分产品的非洲本土化生产,就可以起到延长特定产品生命周期和占有非洲市场的双重作用。
(3)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有利于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具备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多数具备生产规模大、劳动密集等特点。而非洲许多国家仍然以农业为主体,有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向其他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能够吸收更多的人口就业,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4)我国政府一直在通过力所能及的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
5.建设通往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就是非洲东海岸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在新时代环境下,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加强中非经贸投资联系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对推动实现我国制造业转移、帮助非洲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至关重要。海上丝绸之路涉及14个非洲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科摩罗、塞舌尔,总人口约4亿,总国土面积892万平方公里,中非有很大的合作开发潜力。
下一篇: 非洲投资应该去哪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