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
□智效民 山西作家
如果不到南非,我还不知道这个国家居然有三个首都。
为什么会有三个首都呢?这与南非的历史有关。早在100多年前,这里曾有四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开普共和国、纳塔尔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共和国,其首都分别是开普敦、德班、比勒陀利亚和布隆方丹。1910年,英国将它们组成南非联邦,但是在确定联邦首都的时候,四个共和国之间出现分歧。经过谈判,最后达成如下妥协:把行政首都定为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定为开普敦、司法首都定为布隆方丹。至于德班,因为拥有天然良港,在通商方面获得很大利益。这样一来,南非就把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分散在三个不同城市,这对于分散国家权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但是,这种制度设计并没有解决长期困扰南非的种族问题。为了反对种族歧视,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南非有四个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是艾伯特·米昂比·卢图利。他1898年出生于纳塔尔省的一个祖鲁族家庭,早年担任过教师、酋长。为了反对种族歧视,他于1945年参加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51年,他当选为非国大纳塔尔地区主席后,利用自己在部落中的影响,率领民众进行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斗争,为此南非当局罢免了他的酋长职务。1952年,他当选为非国大全国主席后,组织领导了声势浩大的“蔑视不公正法运动”,并号召所有黑人都参加“留在家里”的罢工运动。1959年,他到全国各地旅行演讲,当局以“加剧种族间敌对感情”为由,禁止他在5年内参加任何集会活动。1960年,南非黑人在反对“通行证法运动”中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事件发生后,卢图利当众烧毁当局颁发的“通行证”以示抗议。就在这一年,他因为长期从事非暴力斗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于是他成为南非乃至非洲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是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他1931年生于德兰士瓦省一个教师家庭,年轻时当过教员、讲师和牧师。从1975年起他专门从事宗教活动,先后担任过约翰内斯堡英国圣公会教长、莱索托王国主教、南非教会理事会秘书长和开普敦教区大主教。在此期间,他不断抨击种族主义政策,呼吁国际社会对南非当局实行经济制裁。由于他始终坚信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非暴力斗争可以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所以他赢得了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
另外两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是纳尔逊·曼德拉和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
曼德拉于1918年出生在特兰斯凯省一个黑人酋长家庭。作为长子,他本来是酋长的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的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1944年加入非国大以后,他决心“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1952年,他当选为非国大全国副主席,与卢图利共同组织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运动”。1955年,他参与起草了争取民主宪政的纲领性文件———《自由宪章》,为此他被指控犯有“叛国罪”,受到长达5年的审判。在法庭上,他义正词严,据理申辩,终于被判无罪。1963年,非国大地下总部遭到破坏,他作为头号人物被判处“终身监禁”。在长达27年的铁窗生涯中,当局几次向他提出有条件释放的建议,均被他严词拒绝。
1990年,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从监狱出来以后,曼德拉当选为非国大主席。1993年11月,以曼德拉为首的非国大和其他党派一道,与当局签署了包括临时宪法、大选规则在内的一揽子协议,为南非的新生奠定政治基础。这年5月,他同当时担任总统的德克勒克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在南非举行的大选中,他当选为总统,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家元首。
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是南非白人政权的最后一任总统。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早年加入了南非最大的白人政党———国民党。从1972年起,他有14年担任议员、9年担任政府部长的从政经历。这些经历使他逐渐认识到“建立在暗礁上”的种族隔离制度必须废弃。于是,当他1989年出任国民党主席和南非总统以后,便决心采取果断措施,以便打开解决种族主义问题的“和平之门”。不久,他宣布取消党禁,使非国大、泛非大和南非共产党等组织在被禁30多年以后获得合法地位。与此同时,他还宣布释放所有的政治犯,使长期被关押的曼德拉等人获得自由。1993年11月,他同以曼德拉为代表的各政党达成一揽子协议,促成南非的新生。
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头,之所以能够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顺利实现和平过渡,与德克勒克和曼德拉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德克勒克与曼德拉共同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9年开始,联合国把曼德拉的生日即每年7月18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目的是希望全球的志愿者能在这一天至少用67分钟帮助他人。67这个数字,代表曼德拉从1942年开始,投身于政治活动已经有67年了。因此,7月18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公益活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