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网
首页 > 华人新闻 > 南非华人

浅析南非华商民营家族企业的得失利弊

新闻配图
 
 原标题: 家族•企业•生活 ——浅析华商民营家族企业的得失利弊
 
中非新闻报报记者陈伟、刘恒采访报导     近年来在南非,随着来自大陆的华人新侨数量的日益增多,很多中资企业、民营企业陆陆续续进入南非市场。
 
在这些新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华人开办的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这一过程中,这些企业究竟以哪种组织架构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市场操作模式来运营,相信很多侨胞并不是非常了解。
 
这些华人开办的民营企业,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日趋完善,遍布南非的各个角落。但如果将其称之为纯粹的“企业”,可能还不够确切,因为南非的民营企业有多种经营形式。
 
目前南非的大陆华人民营企业基本上以新侨为代表,老侨在过去种族隔离制度的背景下,新办企业数量比较少,大多数是以财会、律师、小生意、小餐馆等工作为主。
 
本篇主要针对南非的大陆华人民企,做了一些基础的新闻性调查。
 
南非的华人民企目前并不是由中国的民营企业直接进入南非市场而生成的,这里的民营企业生成的方式有如下几点:
 
一是由于之前很多年,中南贸易还未像现在这样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华商在原始财富积累前,甚至是靠摆地摊、开杂货铺、小规模中餐等小本经营方式来生存的。在经过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后,这些在90年代初期来到南非的新移民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并开始转型;
 
二是很多华商还在沿袭着原有的初级商业经营模式,除了摆地摊的模式基本消失,在南非各省开小店、杂货铺的数量依旧不低。
 
但可喜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稍有实力的华商已经将杂货铺发展为超市,并且逐步成长为带有连锁性质的经营机构;以服装、杂货店为起步点的其他华商,则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开始由单纯的贸易模式向房地产、大型商场、旅游业、饮食业、工厂制造业、外贸及出口等高端经营模式过渡。
 
目前,华人民营企业已经随着新华人移民的发展步伐,慢慢建立起来。可以说,这些南非华人民企,是新移民依托南非本地的商业市场模式建立起来的;
 
三是南非华人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促进了中国、南非民营企业的纵横向交流。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开始不断涌入南非市场,依托当地华人企业对于当地市场、法律熟悉的优势,与之展开合作,从而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效果和目的,同时也促进带动了两国主流民营企业的贸易往来。
 
那么,广大侨胞是否真的了解南非华人民营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市场运营方式、竞争共存的真相,以及他们的创业模式是如何形成,特别是在企业形成后,以何种组织架构模式、管理手段运营着大小不等的民营企业。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南非的华人民营机构负责人,因为当地的治安问题及微妙复杂的社会形势,并不是个个为人所知:有些在华人社区内声名显赫,但更大一部分则采用低调半隔绝的方式,生活在自己的事业圈子内,不为外人所知。
 
针对以上问题,本社特别采访了几位南非华商,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听听他们是如何维系各自不同的事业天地的(为保护当事人隐私,以下采访均为化名)。
 
福建籍华商张烽(经营连锁型家族超市):90年代初在我的家乡,出国挣钱是一种潮流,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初只能通过偷渡的方式孤身一人闯荡南非,“风餐露宿”是生活的最真实写照,没有车、钱不够、居住环境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的生活,当时每天所有想的问题,就是拼命挣钱。 
 
刚到这里的时候,我在一家台湾人的工厂上班,前后一共两年时间。后来辞职在约堡近郊摆地摊卖手表、眼镜、鞋子,尽管是从台湾籍华商那里批发货品,但按照当时的汇率,每天最高也能赚到人民币一千多元左右。
 
直到来南非的第五年,我终于将个人身份的问题解决,同时也把妻子接过来一起工作生活。后来经过多年拼搏,我先后经历了摆摊、开店,再到做进出口贸易的历程,这期间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
 
随着生意日益壮大,家族内部人员纷纷来到南非投靠。我根据每个人能力及素质的不同,在生意、资金、交通、身份等方面给予解决,并将其安排在自己的生意圈子里,最终发展成为家族式体系。
 
但问题随之产生:攀比意识的显现让家族内部不够团结和谐,尤其是家属过多干涉生意决定,造成了兄弟股东之间矛盾的产生,以及带来不必要的争执,这直接影响到生意规模的扩展。
 
在我看来,家族产业的每一阶段发展都需要人手,亲友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比较令人放心。但问题同样存在,如何解决亲友之间生意上的分歧和生活上的矛盾,真的是一门学问。经过多年摸索,我总结的经验就是账目透明、能者居之,以理服人,对于出现的矛盾要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让矛盾在家族内部升级。
 
广东籍华商刘伟峰(经营建材五金家电):
 
本人在2000年一个人独自来到南非,到了这里以后做些小生意。后来随着生意规模不断扩大,陆续雇了一些华人和当地员工。但是,连续两次发生被人卷走钱款逃跑、动辄损失几十万兰特的事情,让我不得不和家人最终决定,从中国调来几位亲友到南非,协助生意发展。
 
 从这以后,在公司内部除了跟随我多年的个别华人员工,主要岗位均由我信得过的家族成员掌控,而我采用业绩与福利挂钩的方式,即根据每个人业务能力的高低,给予工资、福利上的保障。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新人”面临身份、交通、工作、生活等诸多困难亟待解决,这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二是个别人发展起来后不懂感恩,甚至不讲道理,不服从公司协调管理;三是某些人一旦位居高位,工作上便自作主张,甚至丧失了公司内部的基本沟通机制,造成发展的代沟和断层,有时甚至令人觉得“用家族的人反而不如用外人”好。
 
福建籍华商陈顺朋(经营小额金融贷款、贸易、食品工厂):
 
我原来是一名公务员,1997年“下海”来到南非,从打工到做生意,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生意成功后,与其他华商一样,采取国内家族成员和本地员工相结合的方式,经营公司业务。
 
我将公司分为四个部门:有三个部门都由有能力的家族成员管理。可以说,国内的亲友过来以后,对于公司的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后来,随着家族内部人员的增多,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最让人头疼的是家族成员个人膨胀的控制,以及自我约束管理等问题,尤其是公司内部经常性的频繁说教,让人不胜其扰。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与人性有关:因为我们无法决定每个人的素质高低,也无法保证一个人不发生变化。
 
经过多年尝试,我总结了三个方法:一是讲求团结,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下,一个家族产业没有团结,一切都是白搭,所以就要求同存异,为了家族产业整体的发展“不忘初心,一致对外”;二是讲求大局观,面对争议分歧时,要暂时搁置,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互相推诿指责;三是善于排解不良情绪,常怀感恩之心,用“换位思考”面对每个家族成员,将公司发展作为个人发展的第一要务。
 
通过采访,本社发现大多华人民营企业均采取家族式管理,这种模式主要见于福建、广东籍侨胞。在这些华商初期来到南非的时候,均面临底子薄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营者始终对家人心存亏欠感,这就容易引发公司业务中过于重视亲情,而忽略管理机制、思想教育、业务提升等方面的培养与明确,从而出现生活、工作界限不清,积极性、创造力难以提升等一系列问题。
 
每个家族企业都有一个领头羊,他们对家族经营模式利弊再明白不过,但为何坚持这种经营模式,借用一位侨领的话说:人生除了挣钱,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责任,而这种责任是对整个家族成员未来发展无私的付出,不求任何回报。
 
总而言之,过于安逸的生活和顺畅的境遇,无益于个人乃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所谓“众人合力,其利断金”,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民营家族企业。
 
具体来说,就要求每一个家族成员注重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只有这样,一个家族企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完)

 

首页 > 华人新闻 > 南非华人
  • 上一篇:南非的小伙伴们注意了!警惕“画皮”Whatsapp骗局

    下一篇:多方人士接力救援 患病旅南侨胞今日启程回国疗养

  • 评论

    游客评论

    延伸阅读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