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网
首页 > 华人新闻 > 南非华人

南非中国商城发展记:上世纪90年代最旺 如今竞争激烈

在从南非约翰内斯堡老城区通往机场的高速路上,一块白底红字的广告牌格外显眼,上面用中文写着“中国商城”(China Mall)。从服装鞋帽到电子产品,从母婴用品到装修器材,从美发产品到办公器材,这里不仅是当地人淘货的胜地,也是零售商来批货的重要市场。

30多岁的津巴布韦网约车司机就是“中国商城”的常客之一。他在南非持有“难民纸”(Asylum Seeker),可以合法工作。除了开Taxify,他收入的另一部分就是用珠子做手工艺。原材料就从“中国商城”采购,这是他找到的价格最低的地方。一盒500兰特的珠子,经过他一个月的加工,可以在跳蚤市场卖到2000兰特。他说,手工艺的收入要好过开车,但他需要开车赚钱买珠子。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他会给在津巴布韦的亲人寄些钱。

走进一家“中国商城”的珠子店,一排一排的货架码放得就像超市一样。来自中国东北的店长坐在收银台后看着监控,六个黑人店员忙着把大包的珠子称重、分包、上架。店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家很早就有人来南非卖珠子,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在2008年开了这家店,相当于做起了家里的分销生意。店里所有的珠子都来自中国,便宜的几十兰特一大包,最贵的一颗要几十兰特,利润率在20%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探访时,正值感恩节前的一周、圣诞节前的一个月,不少店铺已经摆上了花花绿绿的装饰品和礼品盒,商城内人流比市中心的大商场还要多一些。但几乎所有店主都跟记者说,2017年的销售太冷清了,跟往年简直没法比。“往年什么样?这时候都要排长队了,我根本就没空跟你说话。”珠子店老板说。

“中国制造”大量涌入南非市场发生在1998年中南建交之后。当时,南非经济结构单一、轻工业水平低下,而西方对南出口产品又以高端产品为主,无法满足占人口90%的黑人需要。中国商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为南非中低收入市场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产品。

随着中国大陆移民的不断涌入,有实力的华商也加大了对当地房地产的投资,纷纷投资兴建商城。短短几年之内,约翰内斯堡涌现了多个中国市场,如:“中国商城”(China Mall)、“中国城”(China City)、“龙城”(Dragon City)和“中国市场”(China Mart)等。

但近几年,不少中国商人开始抱怨,不仅从中国大陆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懂得从中国直接进货的南非人也不断增加,导致轻纺、鞋类、家电类商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利润不断走低。再加上南非治安恶化,这两年陆续有华商开始回国发展。但某些人回去之后又发现,国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重新起步也不是易事。

是走是留?还是转型?这是中国城内的华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商城”里的外国人

作为约翰内斯堡内最大的中国商城,“中国商城”早已一铺难求,店铺租金已经翻了三、四倍,据说二楼是因为生意太好而扩建的。除了正式的商铺,就连走廊里也被划块租了出去。

在二楼的角落里,一个32岁的马拉维人占了三四平米的地方,专门卖T恤和运动裤。他曾经在“中国商城”里的中国店铺打工,在攒到一点启动资本后,他在2015年决定自己开店。

现在,他每件商品的利润约为15-20兰特,而他的铺租为5000兰特。粗略算一下,他每天要至少卖出10件商品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在记者与他聊天的半个小时内,五六个客人看过他的商品,但没有一个人掏出钱包。“这个店就是我的全部积蓄,现在生意虽然不好,但我希望未来会好。”

据他介绍,在“中国商城”里除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有很多来自非洲其他国家的个体户,最多的是津巴布韦人和马拉维人,然后是莫桑比克人,而南非人的比例非常低。当然,这可能只是他个人的感受,真实情况无法核实。

在二楼中心的楼梯旁,一个声称有数学本科学位的巴基斯坦人也摆了一个衣服摊。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前一天刚刚向一个博兹瓦纳人一口气卖出了175件衣服。但整体来看,他认为,2017年的销售远远不如去年,而进货成本和租金却在不断上涨。“以前,每件衣服的利润在50至100兰特,而现在基本卖不到100兰特。”

他早在2003年就来到了南非,当时很容易申请到工作签证,但现在也没有拿到南非的公民身份。“我现在还是单身,未来还是要回巴基斯坦的,只是暂时没想好回去做什么。”他说,这两年物价飞涨,已经有朋友受不了回国了。

不过,也有外国人有实力可以盘店经营。比如,一个土耳其商人在“中国商城”二楼中心位置专门销售毛毯和地毯,店租高达14000兰特。在店内,两三张昂贵的地毯被挂在墙上,基本就是起到装饰作用,而房间的大部分空间都被毛毯占据。他说,前两年地毯的生意不错,这两年就主要靠毛毯。

在这些毛毯中,既有在中国生产的,也有在土耳其生产的,都是从原产地直接进货。据他介绍,中国毯是化纤的,只能使用一次,而土耳其毯可以洗,能反复使用。店主透露,中国毛毯售价约320兰特,利润为90兰特,而土耳其毛毯的售价约为500-600兰特,利润约为120-150兰特。两者的利润率都在20%-30%左右。

五花八门的中国产品

去过非洲的人总是会被当地人各式各样的辫子所吸引,实际上,他们的辫子是由真发和假发混在一起编出来的。“中国商城”就至少有三个卖假发的店铺。“南非的美容、美发、美甲产业都是中国人带起来的。”一位来自中国东北的老板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生意非常好做,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她还在商城内开过美发店。

最近几年,她感到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一方面,南非人已经掌握中国人的生意经,自己跑到河南许昌进货,回来在南非搞批发,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南非近年来经济疲软,也影响了美发业的消费需求。她有一些朋友多年前就回国了,但也有一些人两三年后又回来了,因为发现国内的生意也不好做。

“中国商城”内还有七家婚纱店,但基本上没有顾客,店员凑在一起闲聊。一位黑人女店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的老板是中国人,婚纱都是在中国采购,零售价为2300-4500兰特。“这个价位对普通人来说太高了,大多数人宁愿租,而有钱人则去市中心的精品店买。有时候,我们一个月都卖不出一件。也许我们明年应该继续卖袜子。”她说。

南非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安保产业有着较大的刚需。在“中国商城”快要关店时,一家卖中国安保产品的门店依然有不少顾客。来自中国浙江的店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国产三大品牌——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和宇视科技——在南非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一些在国内不太有名的品牌在南非市场也很不错。“在南非,90%的安保设备都来自中国,就算是索尼这样的外国品牌,其绝大部分生产也在中国。”

据介绍,他店内最顶级的配置为32路监控器,设备售价五六万兰特,光安装费就一万多兰特,加在一起约七万兰特。近几个月来,他最大一笔生意是给一个工厂和写字楼装监控设备,收入高达几十万兰特,为此还专门从国内派出了安装队。他说,“中国商城”要比大商场的售价便宜一半,因此有很多人专门开车到这里采购。

在“中国商城”内,中国人举家过来甚至全村过来都不罕见。在二楼有一家箱包店,店主是“中国商城”老板的亲戚,早在20年前就来这里做生意。他说,他们最早来的那批人现在都发展得不错,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他店内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最贵的真皮手包价格为2000兰特。收银台挂着保修服务的牌子,承诺30天内无条件返还。店主说,南非法律规定要有保修服务,但“中国商城”愿意提供保修的并不多,大多数客户也表示理解。

从南京到南非的22年

在二楼最偏僻的角落,一对年过六旬的南京老夫妇经营着一家母婴用品店。在距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们就早早进了一批节日用品,包括各种花花绿绿的包装盒,店内充满了喜庆的气氛。记者进店的时候,老伯在摇椅上看华文报纸,夫人在忙着招待客人。

在来南非之前,老伯是一家国营企业的经理,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成了万元户,还有一套三房一卫的房子。他在1994年辞职,决定跟朋友一起出国闯荡。带着卖房子换来的1万美元,他先去了德国,发现那里制度完善,几乎没有发展空间。从德国回来之后,他马上就去了南非,并从此扎下了根。他先开了三年餐厅,然后转做贸易,卖过手表、箱包、服装、玩具等各种产品。他回忆道,在90年代初期,南非华人还不太多,中国商品非常紧俏,“就是摆地摊都赚钱,利润率能有100%。”他曾经营过一个60平方米的玩具店,每个月的流水有20万-30万兰特。

进入2000年后,来南非闯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南非,中国城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如今光是约翰内斯堡商业区就有不下十家。随之而来的是日趋激烈的竞争、不断被挤压的利润以及不停飞涨的店租。

以“中国商城”为例,他介绍道,刚来的时候,两间店的房租是4万兰特,三年后飞涨到14万兰特。由于难以承担高昂的店租,他们被迫从楼下搬到楼上最偏僻的角落。如今,他们每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万兰特,而店租要36万兰特,3个工人的工资接近12万兰特。“现在的利润率只有20%,有时候月营业额不到15万兰特,都负担不了开店的成本。”

在过去的22年中,他们遭遇了两回重大打击,造成了一百多万兰特的损失。第一件事是,他有一个100万兰特的货柜在德班港不翼而飞。由于进行了低报关操作,他只能拿到很少的赔偿。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南非海关叫停了他的后续货柜,通过罚款又拿回了之前的赔偿金。第二件事是,他通过非法的汇款公司向国内汇钱,结果二三十万兰特被卷走。

在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能力从国内进货,只能做南非当地母婴品牌的分销,通过比大商场更低的价格来吸引客人。如今,他欠国内亲友的钱还没有还清,而他当初卖掉的在南京的房子已经从15万元涨到90万元。

在南非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他对自己的生意充满了担忧。“南非真的不能再有经济危机了,再有一次,我们真的就彻底垮了。”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获得南非绿卡的他也考虑过回国,但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如果说生活,我们更习惯南非,这里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房子也很便宜。”他说,“但我们最终可能不得不回去,因为没有办法。这里出门就要开车,我老伴不会开车,等有一天我开不动了,怎么办呢?”但他又很担忧地说,“中国发展太快了,我们已经跟不上了。什么手机支付、网上购物我们都不会,回去也不适应了。”

 

首页 > 华人新闻 > 南非华人
  • 上一篇:在南非卖包装袋的中国人:打过六年劳工官司 如今年营收过亿元

    下一篇:团结各界力量 共筑“平安南非”

  • 评论

    游客评论

    延伸阅读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