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网
首页 > 华人新闻 > 南非华人

经历磨难转战农业 南非华人潜心水稻种植结硕果

 打开“百度”,搜索“南非有水稻种植业吗?”,“百度”引擎上只有简短一句话——“基本没有。当地主粮为玉米和小麦制品。地理气候条件也不支持大规模用水灌溉。”

 
但是,这个结论以后可能要重写了——南非华人苏志伟从2013年起,在自由州省与西北省交界处的一个农场里,默默进行了水稻的种植试验和研究,迄今已有了相当的突破。
 

苏志伟来南非创业二十多年,在从事农业前,他是一家颇有规模的服装厂老板,产品主要供应南非著名服装连锁店“Edgars”。后来,他的工厂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劳资纠纷,此后一蹶不振,最后不得不被关掉。
 
在经历创业挫折后,苏志伟2009年回到了自己位于自由州省的一个农场。这个农场临近南非著名“波切斯卓姆”大学,当初苏志伟买下农场的用意,只是作为员工的休闲度假场所,但那场劳资纠纷让他的后半生经历都改变了。
 
曾是知青的苏志伟痛定思痛后,决定以这家农场为基地,开始转行从事农业生产。2010年起,这个面积达98公顷的农场开始种植各类蔬菜,为此,他还特地从中国请来6名专业菜农指导,经过一番辛勤劳作后,农场的各类蔬菜陆续上市了。

苏志伟与中国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正当苏志伟准备东山再起大展宏图之际,又一次打击随即而来——农场种植的蔬菜并不为当地市场所接受,销售惨淡,大批新鲜的蔬菜开始变质,不得已,最后只能全部作为牲畜饲料处理了。那些菜农也不得不陆续打道回府了。
 
 
究其失败原因,农场一名员工分析说,当地民众一直以肉食为主,蔬菜需求量不大;其次,该农场种植的蔬菜,的确也与当地蔬菜质量有差距;第三,自己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适合华人,但不大适合当地人的口味,而如果要把那些菜销售到华人集中的约堡唐人街,又路途较远,缺乏竞争优势……

苏志伟与南非比陀大学生物种植研究所专家交流
 
面对严峻的现状,苏志伟经过权衡后,再次做出了战略调整——他注册了“南非粮食(种植)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开始潜心研究粮食作物的生产。在得到自由州省农业部门批准后,苏志伟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情况,先后从中国广东省、湖北省引入抗旱的多个籼稻、粳稻水稻,并在2012年,生产出了第一批水稻。
 
目前,农场已成功种植出十几个品种、口感通性好的水稻产品,品质相当于中国的一级、二级大米。这些水稻品种包括籼稻、杂交水稻、香米、丝苖米、澳大利亚香米“Jasmine"、泰国小香米等,还有接近中国五常大米品质的“稻花香”品种,以及日本一级“寿司米” 粳稻、意大利粳稻品种“ARBORIO”等。

丰收在望

此外,苏志伟还从中国武汉引进了鲜食玉米品种,为南非的消费者带来了不一般的甜玉米口感。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苏志伟从一个昔日的企业主,摇身变成充满乡土和睿智气息的农场主,全身心投入粮食开发和研究的事业中。期间,他与湖北种子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农场还成为南非比陀大学生物种植研究所的实习基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苏志伟的全力推广和宣传之下,现在南非各地已有近三万公顷水源充足的农户打算种植水稻,南非很多大超市也愿意销售苏志伟的谷物类产品。
 
据悉,南非每年进口大米超过三百万吨,目前全国一半以上人口食用大米,市场销售可谓前景看好,但当地水稻产业几乎空白,所以发展合作推广水稻种植非常迫切。

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大米

苏志伟表示,南非气候好,光照长,天灾少,土地肥,很适合农业的发展。“现在我农场里的水稻单产,要比中国的单产高近30%。我期待以后能够带动南非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形成水稻种植产业链,让南非当地人和华人都能吃上心仪的米饭。”
 
苏志伟期盼自己的“水稻之梦”能得到南非社会各方的支持,尤其是侨界有识之士的投资或合作。
 
回顾数年来的艰辛,苏志伟感慨地说,“我1993年就到南非,跟其他来到‘彩虹之国’打拼的中国人一样,怀有同样梦想,也吃过很多苦,自己打过工、开过店、做过进口贸易、开过工厂。现在转行研究南非水稻品种的培育和种植,这是充满自豪、乐趣的一条路,也是我的真正志向所在”。

 

首页 > 华人新闻 > 南非华人
  • 上一篇:警察拦路临检 侨胞被偷钱财

    下一篇:警惕假冒”便衣警察”的歹徒伺机作案

  • 评论

    游客评论

    延伸阅读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