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和印度挑战,南非纺织行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非洲出产一些非常漂亮的纺织品和衣物,但纺织行业的潜力显然没有充分发挥。纺织品产业中心数量稀少,本大洲的纺织品和服装多数来自中国或印度,而目前非洲纺织业大把的机会仍处于未开发状态。非洲的纺织品出口在过去几年也呈现静止状态,在17亿美元左右徘徊。
不自强,就难以立足
非洲应该向中国和印度这些纺织品巨头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虽然缺乏优惠的市场进入条件,但这并不能阻止这两个国家澎湃的纺织品生产能力。对非洲而言,贸易法案有助于保护其已经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和刚刚起步的纺织行业。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有助于改善非洲和美国间的贸易纽带关系,使非洲商品可以在优惠条件下进入美国市场,但现在对一些非洲国家反而成了难题。像肯尼亚这样的国家,其纺织行业在过去5年里收缩了75%,一些法案条款便显得有问题了。例如,非洲国家还必须生产出足够的原材料,才能满足出口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的纺织品和成衣要求。肯尼亚服装制造业协会主席托马斯指出:法案的初衷是通过削减纺织品加工时间增强本地的生产力,并让非洲国家在原材料生产方面更趋成熟,但如果非洲国家错过了时间底线,纺织行业可能会蒙受很深的损失:“一旦条款中独立自主的约定生效,目前非洲的出口难以同中国竞争,那将会引发大批失业。”
托马斯表示:“我们必须提升能力,能生产自己的棉花和纤维,不仅仅是供应美国市场,而且还要创造就业。”尽管自2001年实行以来,肯尼亚也从AGOA中获益,但当地的原材料,如棉花生产,由于市场可用资源,包括种子等问题,都受到阻碍,并进一步延缓了整个领域的发展。
在多哈发展议程会议上,南非贸工部长戴维斯表示:“我们说过,将为尽早和成功的结果而努力。不过,如果必须在尽早和成功中做出选择,那么我们宁愿选择成功,宁愿等待,这也强于最终无法实现目标的结果。”多哈谈判已经持续了将近10年,但仍没有达成可靠的协议,人们期待今年底前能有所结果。
发展壮大
非洲的纺织行业,比起中国和印度的规模相差实在太远。印度的纺织制衣行业雇员高达700万人;而中国,根据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去年的纺织品出口额高达2065亿美元。相比之下,作为非洲最大的南非的纺织品行业,以出口美国和欧洲为主,雇员仅为5万人,产值5.5亿美元左右。中国和印度虽然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但这两个国家的服装行业已经开始塑造品牌,在将其产品出口到非洲的过程中,关税高达45%。
尽管中国和印度的纺织业生产多多益善,但出口却有配额限制,以免淹没非洲本地市场。例如为期两年的中国约束协议,2007年生效,对中国出口南非的纺织品限制很严格。在2001年之前,南非89%的成衣来自进口,60%来自中国,但在配额限制的条款下,中国产品只能占有2-15%。控制中国商品进口,本来是为了增加当地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但哪怕仅仅是供应当地市场的生产压力,那么多数量的纺织品生产成本都非常高昂。在经受了纺织品领域的巨大损失后,南非目前的产业政策行动计划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到劳动力密集领域,如制造业方面,以便在未来10年内创造250万就业岗位。戴维斯表示:“收益率和投资的关键在于我们在成本和可用资本数量方面要能和竞争对手相匹敌。具体到一个国家,除了现在的做法外,南非别无选择。” 自从1994年以来,南非政府在纺织领域的投资已经高达10亿美元,因此其纺织品市场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
被南非四面环绕的莱索托深谋远虑的在非洲纺织品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2004年成立、耗资1.2亿美元、台湾年兴公司所有的台湾服装加工厂就非常有名。台湾公司将这里当作粗斜纹棉布生产基地,莱索托每年要生产2600万条牛仔裤。这家加工厂是垂直结构,在粗斜纹棉布产品生产中是端对端的模式,年产棉布6300吨,远销肯尼亚、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和南非的制衣厂。该加工厂也从南部非洲的一些国家进口棉花,纺纱染色后进行编制。这种垂直结构的生产在莱索托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莱索托也和许多非洲国家有了显著不同:个别的非洲国家,并不具有纺织品由棉花到成品全程加工的能力。
中国和印度的纺织品领域功能流畅运转自如,是因为在管理产业方面有着明晰的制度和结构,非洲缺乏的正是这些。在目前的十二五规划里,中国计划通过改善出口结构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其纺织业。印度纺织行业则得益于“倾斜投资”,包括在生产能力方面的小额投入和确保训练有素的劳动力。
Doraiswami表示:“这些国家有高效的生产和精心设计的纺织产业各个环节,而在非洲这一切还有待解锁。大规模生产产生出经济力量;受益于优惠政策,国家的部分区域成为纺织产业的热区;而经济力量又在生产者中得到共享,确保其成本更为低廉。”
对非洲纺织产业的发展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制定明确目标与责任的政策,还包括能监控整个纺织产业全局、执行这些政策的组成部分。Doraiswami表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削减关税等手段降低制造业成本,让以最低成本生产最佳服装的想法成为可能。到将来就连纺织机械的生产都有可能本土化,到那时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关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