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深化产能合作,助力南非再工业化进程
红色机车疾驰在“彩虹之国”
在中国中车南非比勒陀利亚工厂内,中南员工一起工作。本报记者 李志伟摄
在“彩虹之国”南非,经常能看到崭新的红色火车头拉着一列列货车沿铁路疾驰。这亮丽的红色,是南非民众喜爱的颜色,也象征着机车出自中国技术和中南合作。
“中国技术、南非制造,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南非高原上,天高云淡。南非国有运输集团在比勒陀利亚东部的机车整车工厂内,铁轨上停放着各种型号的火车机车,展示着这里的机车制造历史。其中一个车间里,一台台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机车正在调试,红色的机车身上绘着南非国旗。这些“南非制造”机车拥有很高的本土化率,已在非洲大陆上驰骋,成为中南合作疾驰向前的象征。
南非拥有非洲最完善的铁路网络,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1万公里。铁路运输虽是南非主要的货运方式,但很多机车都已运行20多年,故障率较高。机车升级成为南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公司)2012年进入南非,获得了95台电力机车订单。2014年,在中南合作提速的背景下,南非决定向中车株机公司追加100台电力机车订单,并新签359台电力机车的订购合同,在南非进行本地化生产。在中南两国领导人见证下,中车株机公司同南非国有运输集团签约合资成立中车—南非国有运输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火车机车的核心零部件。
“这些电力机车是 ‘南非制造’的骄傲。我们工厂生产的电力机车开到矿区,将矿石运至港口出口,拉动南非国民经济的发展。”南非国有运输集团比勒陀利亚整车工厂生产经理拉奇说,“中国企业同我们开展深度合作,向我们提供技术,帮助我们培训人员。从刚开始的半年生产1台机车,到现在每个月能生产8台机车,这种速度让我们激动。中国技术、南非制造,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中车株机公司南非公司总经理王攀说,中南在机车制造领域的合作,既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重要项目,也大大提升了南非装备制造水平,有利于助推南非再工业化进程。目前,这些机车的本土化率已经超过了60%。车体、转向架构架等钢结构部件以及电缆、管路、机车内装等部件都是在当地工厂生产,然后进行组装和调试。
记者在工厂车间看到,一块块钢板经过折弯、加工变成各种部件,焊接成车体,然后进行机车组装、喷漆、调试。所有环节都通过本地采购、本地分包得以实现。据介绍,中车株机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当地供应商转让了机车及其零部件图纸、技术文件7000多份,向其提供工具2000多套。
“截至今年4月,中车株机公司技术指导南非自主生产并投入使用的机车将近300台,累计运输2亿吨货物。”王攀说,除了帮助南非的道路运输实现整体改善和提升,中方通过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等不同流程创造多种就业机会,创造直接就业岗位600多个,95%以上都为本地员工。
中车株机公司南非22E电力机车项目经理蒋正铠说,目前该项目359台电力机车已经完成交付190台,计划到2019年全部交付。“每当工厂生产取得重大进展时,当地员工都会欢呼雀跃。”
“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中车—南非国有运输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里,现代化厂房干净、宽敞,道路修葺一新,四处绿树红花。
电机、变流器等不同车间里,中外方员工共同作业。公司副总经理刘翔说,车间实行“传帮带”,中国员工手把手传授技术,先演示、教学,然后一起作业,最终实现南非员工独立作业。史蒂·亚伯拉罕负责的小组有28名员工。她说:“同中国员工相处非常愉快,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接触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我们的员工都喜欢在这里工作,希望将来能去中国培训学习。”
在工厂建设之初,公司同附近社区也有一段磨合期。旧厂房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年久失修。周围居民高度关注工厂改造可能带来的噪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公司向居民详细介绍施工方案、流程,并邀请居民代表现场参观,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南非国有运输集团是南非第二大国有企业。合资工厂建设时,高级工程师弗雷德里奇·何塞曼担任南非方面的监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看到中国员工职业素养高,工厂管理科学合理,又充满人情味,主动提出要来合资工厂长期工作。
何塞曼对记者说:“你看,整个工厂工作环境很好,不管从外面还是从里面观察,这都不像是一个制造车间。此外,中国员工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互相帮助,无话不谈,相处非常愉快,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中车—南非国有运输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兵刚说,在这一合作中,中方主要负责关键技术培训、质量把控、生产进度监控,靠管理体现中车的价值,而把就业机会留给当地。目前每个月能够生产6—8台整车的关键零部件,而通过明确生产目标和责任划分,工厂提高了效率,不仅能跟上整车工厂的生产节奏,还能承担其他机车维修等业务。未来中车将依托南非工厂,同南非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南非乃至非洲城轨、地铁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愿我们的合作与友好延续到下一代”
蒋正铠说,当地员工经常邀请中国员工去家里做客并盛情款待。这有效增进了两国员工的情谊。
在中车—南非国有运输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每个月都设有一个“中车日”,给南非员工过集体生日,并举办体验中国文化的活动。厂区内铺设了塑胶篮球场,定期举办文体活动。
午餐时间,记者来到食堂。午餐种类丰富,有当地餐饮,也有中式菜肴。中南员工边用餐边聊天,偶尔遇到语言障碍,大家就拿出手机,使用翻译功能,交流沟通。
刘翔说,原先本地工人下班时间是下午3点半,而中方员工习惯下午5点下班。看到中方员工在工位上忙碌的身影,南非员工感到非常敬佩,于是一致要求延迟到下午5点下班。
“南非和中国是好朋友、好伙伴。”拉奇说,通过在中国接受培训以及与中国同事的密切相处,他愈发喜欢中国文化。“下个假期我要带着家人去中国旅游,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喜欢上中国,愿我们的合作与友好延续到下一代。”
(本报比勒陀利亚7月14日电 记者管克江、李志伟、张朋辉、刘玲玲、李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