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从北京唱响的“中国梦”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鸣。五年来,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一带一路”;从经济转型发展到反腐倡廉……中国的头条新闻总能引发海外华侨华人的思考与感怀,侨胞们与祖(籍)国、家乡呼吸相通、砥砺奋进。
“这五年·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表达心声。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我与中国的这五年”。
——编者按
小课堂,大影响——我在南非当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李晓艳
自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到2016年底,全球140个国家已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如此大规模的语言文化传播共同体,自然会面临各种挑战,当然也不乏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批评,传播最为广泛的一篇文章,是题为“美国撕下了孔子学院的遮羞布”,从2012年第一次发布,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一些媒体将此文章搬出来炒作一番,有些还将标题做了修改,比如,2017年初,一篇题为“美国下令60多所孔子学院全部停办”的文章,内容与2012年的文章基本一致。
虽然我们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述都与事实不符,但由于其刺眼的标题,加上媒体本身的宣传效应,一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令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异常愤慨,觉得办孔子学院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国内还有很多贫穷落后的地区需要帮助,但国家在国外花大力气建立如此多的孔子学院,是否值得?那段时间,我也不停地收到朋友转发过来的文章,询问文章内容是否真实。
作为亲身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和运行的两任中方院长,从澳大利亚到非洲,我想说,孔子学院让世界人民多了一条了解中国的宽阔渠道,并且由此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以下几个小故事,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跟大家分享。
故事一:从反复动员到踊跃报名
2009年至2012年,经过江苏省教育厅和国家汉办的选拔考核,我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担任首任中方院长。作为孔子学院的常规项目,每年我们都会组织中小学校长团,到国内来访问。记得2010年第一次组团的时候,我们把通知发给了相关的学校,但报名参加的人数寥寥无几,问其原因,竟然是害怕去中国。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又破又脏,还很不安全,家里人不放心他们去中国。当时我们都很纳闷,当时信息交流已经很畅通了,怎么还会对中国有这样的印象?更让我们觉得不能理解的是,有这样印象的人还是学校的校长!看到这样的情形,更坚定了我们要带他们到中国看一看的念头。在反复动员后,终于有10位校长报名参加了我们的校长访华团。
经过10天的考察,我们得到的反馈是:中国太棒了!中国的马路真干净!中国菜太好吃了!中国很安全!中国人真多!中国人很好客!他们说,这趟中国之行,完全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回国后,一定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随后的两年,当我们再组织校长访华团时,信息还没放出去,就有校长主动来打听,自己是不是符合报名的条件。
故事二:“中国人都会武功,走路会飞”
2015年8月,我从澳大利亚来到南非,到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课堂担任首任中方院长。到任后的第一项活动,是组织南非的中小学生,参加“我眼中的中国”征文比赛。从收到的300多份参赛作文来看,有些孩子对中国的了解非常片面。有的孩子这样描述他们眼中的中国:中国人都会武功,他们走路会飞;中国人留着长辫子;中国人长得很奇怪,小眼睛,直头发;寿司是中国最好吃的食物……很多千奇百怪的印象,都是根据他们所听到或看到的有关中国的人和事所构成的。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真实的中国,我们在安排汉语课教学内容时,除了教授汉语外,也加入了介绍中国文化等内容。更生动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志愿者就是鲜活的例子,站在学生们面前,一言一行,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故事三:“中国人是不是要来南非‘殖民’了?”
2015年3月,南非政府正式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但这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道行政命令,所有的学校都必须执行。跟国内不同的是,南非政府颁布的政策,仅仅只是说明,允许南非的中小学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汉语课,但各学校是否开设,政府没有权利干涉。作为孔子课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到学校去洽谈开课事宜,成了主要工作之一,需要一所一所地跟学校沟通。
记得刚开始跟学校洽谈时,异常艰难,很多学校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比较客气一点的学校,会找个理由婉拒:我们学生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了;我们的教室已经全部安排满了,没有空余的教室开汉语课了;开设一门新的课程,我们需要走很多程序,估计走不通。不太友好的学校,会直接反问:为什么要开汉语课?是不是中国人要来殖民了?我们有11门黑人语言,凭什么要我们学汉语,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学我们的语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磋商,我们在部分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开设汉语课,并不是来殖民,而是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对方,目的是促进相互了解,相互支持。我们的理念不是占有,是共享。
当看到别的学校的学生因为学习汉语而得到了很多机会,原来犹豫的学校,也逐渐加入到开课学校行列里面来了。
孔子学院,是一张鲜活的宣传名片,透过小小的课堂,世界各国人民可以看到真实的中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善良。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是连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桥梁,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有幸参与其中,倍感荣幸。
【作者李晓艳系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课堂首任中方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