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网
首页 > 华人新闻 > 中南交流

新时期中南非和中非人文交流战略研讨会举行

新时期中南非和中非人文交流战略研讨会举行

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落户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于继海(图左)和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国俊共同为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揭牌。
 
人民网讯 在中国和南非合作建立的高级别中国南非人文交流机制即将在南非正式启动之际,“教育部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新时期中南非和中非人文交流战略研讨会”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隆重举行。来自教育部国际司、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等政府部门领导和金山大学(南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云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中外学者以及非洲商会负责人70余人参加会议。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于继海、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处长王天龙、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处长王立勇、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国俊出席揭牌仪式并分别致辞。于继海与蒋国俊共同为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南非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楼世洲主持了中心成立仪式。
 
中国南非人文交流机制是2000年教育部启动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来的第七个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是中国与非洲建立的首个人文交流机制,对于推动中非人文交流研究和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国际司委托浙江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分别成立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为中国南非人文交流机制提供思想支持和智力支撑。
 
蒋国俊在致词中表示,长期以来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事业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的多方关心和支持。多年来学校举全校之力,高度重视非洲研究和中非人文交流合作,“非洲研究”品牌特色日益鲜明。以非洲研究为核心的政治学是浙江省首批一流学科(A类)、“非洲学”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获评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非洲研究智库入选国际权威智库报告《全球智库报告2016》“最佳区域研究中心”、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等。此次受教育部国际司委托,成立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既是上级领导对学校非洲研究事业发展的高度认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学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建设标准、加大投资,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努力建成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研究中心。
 
于继海代表教育部国际司对中心成立表示祝贺,对浙江师范大学多年来在非洲研究领域和对非交流合作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往来一道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三驾马车”,是推动我国双边、多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洲是世界文明重要区域,是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全球治理”等战略的重要支点。南非又是非洲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南非两国合作意愿也十分强烈,研究中非人文交流的战略布局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前景。他表示,教育部将继续大力支持浙江师范大学对非研究与交流合作工作。他希望各位专家为教育部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为推动中国与非洲人文交流合作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天龙在致词时表示,浙江师范大学虽地处金华,却因“非洲研究”而闻名国内外。他说:“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对世界经济特别是非洲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他希望中心成立后,进一步做深做透非洲研究,多出高质量的成果;坚持为决策咨询服务,造福人民;以非洲研究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帮助非洲实现发展。
 
王立勇在致词时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映,心相映在于人文交流。”总体来看,未来国际交往将更加关注两国人民的互相认知、了解和信任。人文合作将是中非合作重大格局中的重要增长点,而中国与南非的合作又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在中非关系/中南关系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将在促进中非关系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基础教育领域中非文化项目的榜样”。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楼世洲表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与研究既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等基本职能的延伸和功能内涵的拓展,也是大学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和平友好的重要学术支撑,有助于推进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教育和学术文化领域友好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中心将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要求,努力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深入地开展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建设,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和中非务实合作的智囊作用。
 
中心揭牌仪式后,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鸿武教授,作了题为《推进中南非、中非人文交流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的主旨报告。报告全面解读了新时期推进中国与南非人文交流并进而带动中国与整个非洲大陆各国人文交流的战略背景、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及具体的政策措施。他在报告中还结合自己30年行走非洲大陆与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广阔世界,在行走中观察非洲,从中国看非洲,从非洲看中国,在实践中开展非洲研究的经历,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和非洲研究事业作了生动的分析和说明。他认为,人文交流对于中非合作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是提升中非合作大局、维护中非共同发展利益的长期投资与风险防控举措。中国学者必须深入非洲,“我行故我在”,“行动才能产生思想”。他表示,中国广袤的边疆民族地区及其多元文化,为我们理解非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比较视角,应加强这方面的比较研究。
 
谈及中心未来建设规划,刘鸿武认为,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广泛现实需要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重视国际合作,逐渐形成网络状的中非各国智库和数据库平台。最后,他还建议,国家应该重视引进和培养非洲本土学者,启动实施面向非洲国家的“千人计划”。
 
 
在随后召开的“新时期中南非和中非人文交流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贺文萍研究员、姚桂梅研究员,复旦大学苏长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忠祥教授、云南大学张永宏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刘天南、浙江财经大学崇秀全、浙江农林大学杨广生、浙江师范大学张生祥、牛长松、周志发、李舒弟、张勇、金山大学菲利普教授(南非籍)、和丹(索马里籍)、迈克尔(尼日利亚籍)、艾文图(埃塞俄比亚 籍)、姆乌乎(喀麦隆籍)等中青年学者、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联谊总会会长姒海先生及义乌国际商贸城南非馆馆长骆玲娟女士等数十几位代表,就相关问题进了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欧洲中心执行主任闫瑾教授做了相关经验介绍。学者代表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并与来自一线的经验感受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系列共识。与会者认为,要在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人文交流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中非人文交流研究重点在于认真梳理、总结和提炼中国发展经验和模式,形成属于自己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还要充分尊重非洲本土思想与文明,平等对待非洲历史与文化,主动借鉴学习非洲文化与经验。
 
据悉,为了切实加强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整体研究实力,服务中非关系发展需求,浙江师范大学为中心配备了“超豪华”学术团队,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知名非洲问题研究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担任中心首席专家,并配有一支56人规模的专职研究队伍,其中超过80%的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超过60%的研究人员具有正高、副高职称。还延聘非洲驻中国大使、非洲本土学者、国内外资深非洲研究学者、退休驻非大使、企业行业协会人士等16人担任兼职研究员。
 
参加会议的还有浙江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慧霞、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郭光初、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王利民、外国语学院院长洪明、美术学院院长邱兴雄、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田中初等校内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负责人。(单敏) 
 

 

首页 > 华人新闻 > 中南交流
  • 上一篇:感知江苏 - 江南风情演出倾倒南非观众

    下一篇:南非特技飞行队来中国一展绝技

  • 评论

    游客评论

    延伸阅读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