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多年来,中非文化交流通常以演出、展览、培训等形式为主。2016年,中国和南非积极深化交流内容和形式,开展了思想对话会、文化讲座、图书捐赠及媒体宣传推广等形式多样的思想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了中非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夯实了中非合作的思想基础,也成为双方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
寻找中非交流的价值契合点
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精神,践行“中非文明互鉴”,中南双方积极寻找中非价值契合点,推动价值观交流。
南非黑人经过长期斗争完成了政治解放,但历经数百年西方殖民统治,非洲文化传承遭遇断裂,传统价值体系丧失,强化非洲文化认同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中非合作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非洲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中国是非洲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中非关系要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双方建构起一种知识共享和思想交流的人文伙伴关系。2015年召开的约翰内斯堡峰会,进一步明确“中非文明互鉴”精神为中非人文合作的基础。
另外,非洲传统的“乌班图”思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世代心口相传的传统价值观,南非政府及知识界有识之士希望以乌班图为核心,重建传统价值体系。乌班图主张“人的存在是因他人的存在而存在”,这与同样强调社会关系重要性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存在着呼应,从而赋予中非思想交流很大的对话空间。
打造本土化可持续交流平台
中国驻南非使馆文化处与在南各文化机构合作,打造本地化、可持续的思想交流平台,多次举办“南非中国文化沙龙”活动,并积极利用“欢乐春节”和“遗产月”等主题活动时机,向南非各界介绍中国文化及蕴含的价值理念,探索建立从文化表象到文化内核的交流传播模式。
2016年2月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将推动中南及中非思想人文交流作为核心。中国驻南非使馆与比勒陀利亚孔子课堂及卡拉传统研究院合作,分别在南外交部、贸工部及卡拉传统研究院举办了3次春节文化讲座,向南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介绍中国春节文化理念,探讨中南、中非节日文化传承。春节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家庭团聚”“和谐相处”等理念得到听众共鸣,并引发了如何维护文化传统、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如何推动中非交流的热烈讨论。在南政府部门举行的讲座中,比勒陀利亚孔子课堂的老师还带领大家用毛笔书写春联,欣赏和体验中国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在卡拉传统研究院,卡拉传统研究院院长、南非国会议员莫采卡博士亲自展示非洲传统仪式,介绍了非洲传统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呼应之处。
2016年3月8日,中国驻南非使馆与新知图书约翰内斯堡华文书局联合在该书局举办中国文化沙龙。本次活动以“南非价值观体系与中非思想人文交流”为主题,从哲学、文学、历史等角度,探讨推动中南思想人文交流,并为今后加强中南思想对话提供了新的思路。
9月是南非“遗产月”,在中国文化部、中国驻南非使馆的支持下,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南非卡拉传统研究院于2016年9月8日共同举办南非“中国遗产月”启动仪式暨中非思想对话会和中南遗产研讨会,中南政要、文化官员和相关组织代表等出席活动。
中非思想对话会上,中南两国嘉宾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推动乌班图与儒学对话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华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孔子的思想价值。南非嘉宾和听众表示,非中传统思想有极大相似之处,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和借鉴中国在继承传统思想基础上保持快速发展的经验,能帮助南非人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文化发展历史,重新挖掘非洲传统价值体系。
中南遗产研讨会上,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介绍了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工作探索与实践,指出中非在非遗保护领域有很多共通之处,加强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两位中国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技艺。南非木雕艺术大师恩图里也展示了其非洲风格的木雕作品并阐释创作理念,与中国专家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书捐赠、媒体推动成为有益补充
2016年春节期间,中国驻南非使馆文化参赞郑文在南非主流媒体《商报》发表题为《大自然的节日,家庭的节日,世界的节日》的专题文章,介绍了春节的起源及蕴含的“天道——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伦——家庭社会和谐互动”“大同——普天共庆”等中国文化核心理念,并指出,这些文化理念不仅属于中国,也为世界各国所共享。此后,郑文还于里约奥运会及南非“中国遗产月”期间,先后在南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向南非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理念。
2016年,中国驻南非使馆文化处积极发掘现有资源,实施“中国文化图书捐赠计划”,分别向南非西开普省莫塞尔湾市图颂图书馆、比勒陀利亚布鲁克林图书馆和奥康昌特图书馆及南非卡拉传统研究院赠送中国文化图书。接受赠书的南莫塞尔湾市长及其他文化机构负责人均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国际影响力日趋重要,其背后的思想基础正是中国的文化及价值理念。他们希望接触更多的中国文化产品,更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理念和发展经验。(杨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