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非洲发展报告:中国企业在非洲存在恶性竞争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8月2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报告指出,很多非洲国家投资环境不理想、中国企业自身存在不足以及全球经济下行给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带来主要挑战。
报告称,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合作开发和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以建筑业、采矿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投资格局;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取得了较好发展成效。
然而,中国企业在非洲也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影响,不利于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其一,非洲投资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局部战争与冲突、恐怖主义威胁、政权更迭风险、行政效率低下、法律环境不尽如人意、外汇管制风险、税赋水平高且滥、人力成本不一定低等。
其二,中国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少对投资对象国深入了解、大型项目前期投入不足、相关服务产业投资欠缺、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等。
其三,非洲经济下行引发负面影响。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放缓、非洲国家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均会给我国能矿、基建、制造业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其四,西方国家企业加强竞争、制造障碍。体现较为明显的一是在能源矿产开发领域阻止中国企业获得权益;二是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对中国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其五,中非经贸合作区发展存在困难。一方面是非洲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不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另一方面入园企业缺乏融资机制和平台,从而影响了园区发展速度和有关企业投资意愿。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及有关行动计划的确定,给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峰会后双方经贸合作也在扎实推进。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也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我国政府而言,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更好发展,并实现与对非政治、外交工作的相互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选择重点国家和产业开展产业合作试点,完善 “贴近企业、服务投资”的职能,提升国家海外能源矿产资源获取能力,加强“两优”贷款项目对产业合作的促进作用,推进中国企业在非洲使用人民币交易结算。
对于有关企业而言,也应重视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建议有关企业考虑将社会责任战略作为走进非洲的首要战略,增强安全风险和商业风险应对能力,循序渐进开展制造业转移,加强大型项目的前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