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大首次“滑铁卢”意味着什么?
祝鸣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地区合作室主任)
南非地方政府选举6日结果揭晓,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 (非国大) 遭遇1994年执政以来的第一次“滑铁卢”,不仅在全国的支持率下滑,而且失去对几个大都市的控制权。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和战略要地纳尔逊?曼德拉湾市这两个关键选区,非国大输给了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在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非国大也仅仅险胜民主联盟,且没有获得超过50%的选票。非国大还失去了对其他一些中小城市的控制权,而民主联盟和其他反对党则“攻城略地”,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中,取得了对数十个城市的控制权。
非国大此次选举失败背后,有着非国大执政业绩不佳、非国大支持力量分裂、反对党采取了成功的选举策略三大原因。
贫富差距并未缩小
从历史上看,非国大自1994年以来连续执政至今,虽然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绩,但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挑战,这其中最为艰巨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南非历史上因种族问题而形成的巨大贫富分化。
南非是世界上收入最不均等的国家之一,而且种族之间的贫富差距在1994年后虽然比种族隔离时代有所改善,但进展甚微。2008年黑人的贫穷状况与1995年相比还有所退步———1995年黑人收入为白人的13.5%;而2008年,这一比例则为13.0%。2013年7-8月,笔者在南非实地调研时所接触的一些基层黑人表示了失望,在他们看来“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已经近20年,可大部分黑人经济状况的改善并不明显。”
围绕着南非总统祖马连续曝光的腐败丑闻也削弱了非国大执政基础。比如,祖马私宅搞奢华装修,动用2000多万美元公款,被宪法法院认定违宪,需要返还部分装修费。
左派势力分裂
非国大执政业绩不佳导致其传统的支持力量社会左派势力出现了分裂乃至背离的情况,从而大大削弱了其“票仓”。过去20年,南非政治权力基本由非国大 (或非国大、南非共产党、南非工会大会组建的三方联盟)所控制。
被非国大开除出党的前非国大青年联盟主席马莱马联合一批极左分子于2012年10月成立新党经济自由斗士党,他们主张无偿征收白人控制的土地、矿山等资源并收归国家所有,带有强烈的黑人民族主义性质。经济自 由斗士党受到诸多黑人失业青年的支持。长期与非国大结盟的南非工会大会也因内部分裂而对三方执政联盟造成冲击。
“白人政党”赢得黑人选票
与之相反,非国大的最大竞争对手、南非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为了进一步在政治版图上开疆拓土,早早就为今年的地方选举进行了布局。
民主联盟过去在历次选举中得票率虽然在稳步上升,然而幅度不大。因为南非黑人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大部分黑人都视民主联盟为一个“白人政党”。
但民主联盟几乎全为白人的党内领导层在2015年实现了新旧交替,推出了当时才35岁的黑人穆西?马伊马内为政党领导人,以改善民主联盟在南非大部分黑人选民中的“白人政党”印象。马伊马内年富力强和相对较为干净的政治履历,也的确为民主联盟在此次南非地方选举中拉来了不少黑人选票。
不过,虽然此次南非大选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政治版图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否将从此固定下来还有待观察。
非国大在本次选举中的全国支持率依然在50%以上,非国大是一个对南非的国家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百年老牌政党,具有其他任何反对党尚不具备的综合性和历史性优势。所以,此次南非大选的结果更多只能算是南非政治格局量变后的突变,但目前还难说是大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