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延松:南非投资环境趋紧 同业竞争严峻
年初以来,南非钢铁业深陷困境的报道频频见诸当地媒体。世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南非)公司计划关闭两家工厂,裁员1000多人。为转移公众视线、游说政府贸易救济,该公司多次公开抨击中国钢铁廉价倾销,指责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冲击国际市场,这对河北钢铁集团拟在南非投资建设的500万吨钢铁循环经济工业园造成了不利影响。
钢铁业困境不仅有国际市场供给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等宏观因素,也是传统企业不思进取的苦果。南非钢铁年产能约1100万吨,安赛乐掌控900万吨,占绝对垄断地位。但安赛乐的利润多已转回总部卢森堡,技术工艺仍停留在上世纪末水平。随着我国钢铁业结构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提升,压缩了安赛乐等跨国公司在南非等市场的利润空间,转移先进产能更使既得利益者如芒在背。实际上,安赛乐在与南非政府博弈过程中已提出技术升级增资方案。南非政府实施贸易保护,无疑有助于安赛乐在中国钢铁项目上马前巩固垄断地位。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南非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高达25%,经济、社会矛盾交织。种族隔离制度结束21年后的新南非仍在艰难转型中。中国与南非开展产能合作面临着在宏观经济、同业竞争、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复杂环境。
劳资关系令南非内外资企业颇为头痛,中国企业亦难幸免。据统计,南非起始工资仅较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工资低4%,矿工工资是印度、巴西等国的两倍多。从劳动生产率看,澳大利亚采煤工人工资是南非5倍,但生产率是其10倍。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南非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时罢工还导致停产,使下游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近几年,中钢集团等在南非均遭遇罢工潮,生产经营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兰特贬值也是困扰中资企业的问题之一,它增加了中资企业的汇兑风险,利润受到侵蚀。2014年3月,中国南车、中国北车集团与南非国有运输集团签下近30亿美元机车出口大单,以兰特为支付货币,但目前兰特较投标时贬值约30%,使项目收益大幅缩水。
总体上看,近年来南非投资环境有所趋紧。在政策层面,外资优惠政策与本地化和当地人持股比例等挂钩,采矿收益分配、工作签证等收紧,土地、碳税等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在基础设施层面,电力方面投资、维护不足,2014年拉闸限电成为家常便饭,进一步掣肘经济增长。此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左翼政治势力和民粹主义抬头,小范围动荡和治安事件时有发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对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风险,既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也要稳步推进本地化运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公共关系维护和引导,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提升企业形象。此外,中资企业商协会、企业高管也要善做宣传,消除当地社会对中国企业经营的认识误区。要在福利、情感上关心当地员工,提高员工认同感、归属感。及时发现潜在劳资矛盾并妥善化解,避免罢工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一旦发生罢工,也要不回避问题,善于运用法律等手段维权。对于汇率风险,可考虑合理运用外汇市场衍生工具,主动避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也可争取多用人民币结算。
为推动中南两国大项目合作,2013年3月中国商务部与南非外交部建立了政府间联合工作组机制,企业可及时向工作组反映投资合作中遇到的障碍,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一平台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