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网
首页 > 华人新闻 > 中南交流

南非艺术大师威廉 肯特里奇首次来华办个展

 

 南非艺术大师威廉·肯特里奇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陈涛
 
本周六(27日),南非艺术大师威廉·肯特里奇筹备四年之久的个展“样板札记”,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也是迄今为止这位艺术家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展览,囊括了肯特里奇自1988年以来的全部重要作品。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现年60岁的肯特里奇被艺术界认可,是由于他一直在对艺术形式和语言进行实验。肯特里奇早年在巴黎接受的戏剧训练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兴趣与技能,使得他在戏剧作品中融合了炭笔画、动画以及真实图像,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素描动画”。
 
此次展览便呈现了不少这类艺术作品。其中,曾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大放异彩的《对时间的拒绝》,也是肯特里奇最广受认可的作品。这件由肯特里奇与多位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建立在对时间准确性及衡量标准的质疑之上。艺术家通过与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彼得·格里森的对话,对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的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南非作曲家菲利普·米勒为该作品创作了音乐部分,而舞蹈由肯特里奇合作多年的舞者达达·马斯洛完成。
 
肯特里奇甚至认为歌剧与动画类似,都能为同一个主题提供多个视角——令一个主题连接观众和导演,让每个角色的声音在作为结果的作品中或和谐或刺耳地交汇。源自艺术家致敬莫扎特《魔笛》而创作的作品《暗箱》,便是一件结合了戏剧表演和影像的装置作品,机械木偶伴随着“萨拉斯特罗的咏叹调”翩翩起舞。而《我不是我,这匹马不是我的》取材于肖斯塔科维奇的首部歌剧作品《鼻子》,这部荒诞剧讲述一位军官的鼻子在夜里离开了他,去独立生活,并在黄粱一梦后回到了他的脸上。肯特里奇的作品将原作带有自我分裂隐喻的情节,进一步分割成8段循环播放的影像碎片,自娱自乐的鼻子变成了人,而两个行走的艺术家组成了马,讽刺更为诙谐。
 
展览期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还策划了不少公共项目。展厅二楼,一间阅览室与展览“样板札记”同时开放。在那里,参观者可以精读肯特里奇收藏的艺术家书籍,近距离欣赏他的短片,其中包括艺术家里程碑式的作品《二手阅读》在内的一系列手翻书。参观者还能在阅览室观看《肯特里奇的绘画课》——他以半开玩笑风格拍摄了一系列教授如何在工作室创作艺术的教育片。此外,南非作曲家菲利普·米勒还将带来音乐会专场“抽号:菲利普·米勒和威廉·肯特里奇影像音乐会”。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英文名同名作品将带来多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红色经典剧目。“中国观众可能对这些感兴趣。”谈及此次中国之行,肯特里奇透露,早在个展筹划之初,他就开始四处阅读和观看。“我读了一些鲁迅的书,他让我想起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还有果戈理和卡夫卡。”他说,很高兴有人认为自己的作品与中国的文人画有些相似,“希望有一天能使用毛笔作画。”
 
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之后还将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等场馆巡回展出。 
 
(原标题:南非艺术大师威廉·肯特里奇首次来华办个展 “希望有一天能使用毛笔作画”)
 

 

首页 > 华人新闻 > 中南交流
  • 上一篇:河北省与南非姆普马兰加省签署合作备忘录

    下一篇:南非人的中国梦--系列记录片发布

  • 评论

    游客评论

    延伸阅读

    论坛新帖